|
第一咨询沉思:四个咨询原则 “第一”是个哲学术语,为亚里士多德首创,后来的哲学家沿用亚氏的这一用法,把关于哲学基本原理、问题的学问称为“第一哲学”。本文效仿哲学家的用法,把关于对企业管理咨询的基本原理、方法的一些思考称为“第一咨询沉思”。所谓“第一”原理,指的是那些最确实和简单的规则。然而,这些最简单最基础的东西,也是最常被忽视的原理,而且忽视并不是偶然的。纵观人类智慧史,我们会发现,人类往往热衷于对内容庞大、形式复杂的事物深入分析探究,对极其简单和基础性的东西,却少有人愿意去涉及,所以对这方面的研究极其薄弱,即使一向以研究与使用智慧著称的企业管理咨询业也不例外。 为什么会这样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因为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细胞容易研究些。这个比喻是很恰当的,我们知道,细胞虽然非常微小且结构简单,但它的好坏,才是真正决定体质优劣的根本。同样的道理,基本的原理与方法不正确,就不可能成就真正的成功。然而在现实中,就因为忽视基本原理与规则,造成的失败总是屡见不鲜。更不幸的是,在总结与反省时,对这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视而不见,由此造成了错误的循环和反复。此外还会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比如说企管咨询这行,没有人不知道“麦肯锡方法”,却很少有知道麦肯锡方法的基本原理。这样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的学习与效仿,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另外,本文阐释的一些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在演绎与归纳中外古今的学者、思想家对哲学研究要理,并尝试把这些概念性的东西转换到企管咨询方法论上来,所以涉及到哲学层面的理论及术语会比较多,读起来可能有些枯燥。然而,哲学是对智慧研究的最基本学科,各种科学都是借鉴哲学的原理,所以,我们要达到探索真理,推导企管咨询第一原理的目的,从哲学开始是很必要的。因为我们知道,在不稳固的基础上,必不能建造出坚实的屋宇来。 反思“中国式咨询” 系统地追溯与反思中国企管咨询业,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鉴于资料的缺失与笔者的学识限制,很难在此作全面系统地展开描述。而且,这也不是本文的研究方向。在开头交代这一话题是为后文的探讨作铺垫的,以便于读者的理解,并保持思维的连贯。 所谓“中国式咨询”的提法,是相对国外发达国家企管咨询方式——姑且称为“西方式咨询”方式而言的。这种提法大致基于笔者爱好及用语的习惯。那什么是“中国式咨询”?这得从笔者大学时的一篇论文《广告创意观与东西文化反思》说起,在这篇论文中,笔者提到从研究中西文化可以得出,中国人思维(东方人)擅“圆道(圆滑而感性)”;而西方人思维擅“线性(直观而理性)”。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东方人)的消费者容易被情绪影响,所以在中国市场,采用的创意路线应以“情感”路线为佳,表现形式为“艺术的广告”;而西方人则更多的重逻辑与推理,所以采用的创意路线应以“理性”诉求为佳,表现形式为“科学的广告”。 按照论文的结论,我把艺术、情感为主导的创意称之为“中国式创意”。本文沿用以前的方法,把同样以艺术、情感为主导的企管咨询方式称之为“中国式咨询”。两种名称很相象,也同衍生于中国文化传统,但事实上笔者对待两种方式的态度却截然不同——推崇“中国式创意”,而反对“中国式咨询”。推崇前者的理由是,创意的对象是消费者;反对后者是因为企管咨询的对象为企业。调动消费者冲动是促销,调动企业冲动往往是很危险的。所以,对消费者可以动情,对企业则应是动理。而不是用调动消费者感动的方法去调动企业的冲动。 然而我的 “中国式咨询”提法,难免是粗放的,不过在前文提到过,这只代表笔者的观点,是从大画面、大关系视角得出的结论。并且还是有来由,当初笔者还未进入咨询业,在读到国外咨询与本土咨询公司的报告时发现,本土咨询公司的报告对现状、远景、成果的描述不遗余力,给人以“激情”见长的感觉;国外咨询公司则以各类市场、财务等数据见长,整页PPT,有时几乎看不到描述文字,给人以“理性”见长的感觉。打个比喻,本土咨询公司的报告读起来像“语文”,国外咨询公司的报告读起来像“数学”。 按理说,感性见长的“中国式咨询”与中国文化传统正好水土相服,好像是适用中国企业的。然而无庸讳言的事实是,即使在中国市场,我们本土咨询公司也还无法与国外著名咨询公司如麦肯锡、波士顿、罗兰贝格等相抗衡。所以,本土咨询界要缩短与大牌国外咨询公司的距离,并有所突破,反思与总结是很有必要的。而不是自以为找到了路,一味闷头往前冲,等到一路走到黑时,才蓦然发觉,方向与方法不对的努力与勤奋,只是让我们与正确和真理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另外,对于我自己而言,深刻知晓建构企管咨询原理体系是一项庞大而严肃的工作,也知道我提出的这些东西很可能有错,因为我从来没有幻想到我的心性比其他一般人更完善。所以有必要说明的是,我的这些思考规则并不要求每个人都去遵循,只是描述我如何督导自己的理性,并希冀对读它的人有一点启示,这便足够了。 第一个咨询原则:普遍怀疑 “我知道什么?”这句话是怀疑主义哲学家蒙田的座右铭。当人的自我褒扬已达到极致并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可以想象,如此敢于与此背道而驰,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智慧!的确,对于人类的狂妄,是需要泼一些冷水促其清醒的。这些冷水便是站在第一哲学的层面上,对现有的一切知识体系和认识方式的反思。 读过哲学的人都知道,古希腊思想家大多充满了怀疑主义精神,大智慧者告诉我们,绝不要承认任何事物为真,除非我明明白白知道它确实为真。笔者认为,这种普遍怀疑论同样是适用于咨询原则的,做咨询是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则必赖于真理的获得与应用,普遍怀疑无疑是发现真理的一种好方法。所以,要想追求真理,把解决问题的“钥匙”找到,必须尽可能地把所有关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 怀疑的理由是,因为原来我们所接受到的一切知识中,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有的确实程度高,有的确实程度低。而它们又如此紧密地纠缠在一起,从而使我们在头脑中形成了许多偏见,把这些东西都信以为真,阻碍了我们对于真理的认识。 对于这种普遍的怀疑,欧洲哲学的始祖,理性主义的先驱勒内•笛卡尔(Ren¨DesCartes)作过两个形象的比喻:一是把它比作建造大厦,为了找到坚实的基础,先把“浮土和沙子排除掉,以便找出岩石或粘土来”。二是把这种怀疑比作挑选烂苹果,如果要在一篮子苹果中挑选出烂的,正确的方法是首先把篮子倒空,然后把苹果一个一个的检查一遍,再把看到没烂的捡回到篮子中。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在我们原先头脑中存在的知识,不管它们当中哪些是真理,哪些是谬论,为了不犯错误,最好的方法还是先都倒出来——普遍怀疑,再对它们逐一加以研究,保留那些被认为是真理和无可怀疑的东西。当然,需要警惕的是,笔者这里指的普遍怀疑是方法论上的怀疑,它不同于怀疑论者为怀疑而怀疑,这样只会走向虚无主义。我们运用这规则是以发现真理,得到确实的知识与解决问题方案为目的的。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