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手机:如何打赢“不对称战争”? 近日,“TCL移动旧部加盟长虹”的消息屡见报端,有人怀疑长虹在暗箱操作。这种怀疑不无道理,长虹要进入手机产业,需要媒体乃至社会关注,找这么一个由头来炒作,正好吸引了媒体的眼球。 但是,长虹以这种方式开始它的手机之路,多少有些让人不屑。在观察人士看来,人员流动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情,不值得大肆炒作。而且进入国虹通讯的TCL移动旧部,最高职位不过大区总监,没有可以称得上“TCL移动高层”的。事实上,长虹空调副总经理梁伟仅仅加盟两个月即离去,对于媒体的报道,长虹用“没有什么影响”来回应,也算是平常心看待人员流动了。观察人士告诫长虹:中国手机产业形势不容乐观。和TCL、波导等已经赚了许多钱的本土企业相比,无论进入手机产业的时机还是企业积累,长虹的劣势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对于长虹而言,当务之急是建厂子,搞研发,搭渠道,三者缺一不可,把精力放在炒作上,是走歪门邪道。 尚未跨入手机行业门槛(因为长虹没有拿到手机牌照,等于没有取得做手机的资格),即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浮躁心理,真让人担心长虹能不能把手机产业做好。 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如果我们把本土手机企业放在整个行业大背景下来观察,我们发现,时至今日,本土手机企业依然没有走出寒冬的迹象,因为本土手机企业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 第一是核心技术、专利技术缺席的局面没有丝毫改变。作为典型的技术主导型产业,手机对技术的依赖性,远比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传统家电产品更强。但是,恰恰在这个最重要的环节,本土企业基本上没有话语权。为什么本土企业推出新产品的节奏总比国际巨头慢一拍?根结就在这里。2004年,本土手机集体遭遇寒冬,对此有多种多样的解释,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恰恰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本土企业始终没能跨越技术和产品创新的门槛,它们在中国手机产业链条上,一直扮演着“来料加工者”的角色。这样的产业角色定位,怎么可能领风骚于长久?遗憾的是,本土手机企业以及营销界,至今不愿意承认技术缺席是中国手机最严重的问题,他们更喜欢把戴尔拿出来说事儿:你看,戴尔不是也没有技术吗?殊不知戴尔拥有的直销优势本土企业没有,戴尔拥有足够的资金优势本土企业没有,美国拥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而中国没有。 第二是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事实上,这和上面的问题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但是,鉴于产品对企业的重要性,我更愿意再此予以强调说明。所以,当别人推彩屏的时候我们还在推黑白机,当别人推30万像素摄像手机的时候我们还在推彩屏,当别人推百万像素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推30万像素,当别人推300万、500万像素的时候我们百万像素手机还没有形成市场……本土企业只能扮演追随者的角色,只能永远疲惫地跟在别人后面跑啊跑,这似乎是一个宿命的结果,但是,当本土企业不能建立自己的产品创新体系的时候,谁敢说这不是宿命呢? 第三是品牌形象集体败落。经历了本土手机集体遭遇寒冬的事实之后,许多消费者形成了这样的印象:本土手机“技术含量低”、“产品多有缺陷”、“返修率高”,这些零碎的印象综合在一起,自然得出“本土手机品牌形象糟糕”的结论。试回想一下,你身边有几个人连续两次购买国产手机?再回想一下,你身边有多少人说过“下一次还买诺基亚手机”的话?你就会明白本土品牌和国际巨头之间的品牌差距。 第四是产业链架构不完整。虽然历经长达四年的疯狂成长,本土企业仍然没有一家建立起完整产业链条。2004年上半年,一度出现本土手机企业“有能无产”的局面,原因就在于关键元器件供应不足,而这些元器件绝大多数靠日韩台企业供应,本土企业不具备自供能力。这事实上形成了本土手机企业的严重依赖性。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