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企业与人 > 商界名家 > 与年轻朋友谈如何“培养高度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与年轻朋友谈如何“培养高度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5-30, 作者: 赵波, 访问人数: 10291


  近日在中国营销传播网上接连发表《南瓜蒙人多少年》《难识孔明几千年》《是什么误导中国管理?被误读的中国人“素质”》等几篇文章后,收到许多热心读者朋友的邮件,在这些邮件中,许多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朋友热切希望了解一些如何培养自己独特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其中一位来自天津的读者朋友的邮件就极具代表性。

  这位朋友在邮件中谈到“我是一个工作快一年的大学生……我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做一些事务性的文秘工作。现在刚好有一个机会让我跳槽去一家保健品、药品专业营销策划机构,所以我经常阅读一些这个行业的文章。”

  “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困境,看文章越多越找不到自我,自己的思想逐步成为了别人思想的附庸,那些文章不是启发我思考,而是带着我思考,甚至是代替我思考,最终迷失了自我,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亟待解决的是培养自己对事物、事件独特的鉴赏力,也就是培养自己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我认为您的思维方式非常有特色,不但思考角度不同,而且非常有深度……这当然和您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密不可分。对于我,一个一穷二白又陷入如此境地的年轻人,要想培养自己看问题的独到眼光,您作为一个前辈,能为我推荐一种训练思维的方式么?”

  我的答复——首先声明的是,我不是什么前辈,希望我们能平等的交流,这也是你自己的思想不“逐步成为别人思想附庸”的基础:)

  针对许多年轻人希望站在我这个“巨人”肩膀上的说辞,我认为我并不多么“高大”,强壮一些倒是事实,所以站在我的肩上并不会看到多远——所以最为重要的还是你自己的亲身体验。

  这绝不是虚伪的谦虚说辞——我最讨厌的就是一些带着一大串自封头衔的所谓“专家”告诉大家一些结论性的东西,而对其论据故做神秘的含糊其辞——我一直以为,结果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得出结果的过程。

  以下是我给这位天津读者朋友的回信,当然,在此我做了相当程度的修改——  

  我的认识,这并不是你的错,也跟你的天赋以及智商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许多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朋友都有相似的经历,包括我自己刚刚参加工作时也是如此——这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如果要找其根源的话,我想主要是因为工作经验以及阅历的不足,是年轻的必然代价(学费)——由于缺乏了实践这个平台以及经验积累,使年轻新手们无从比较判断,失去参照系的结果,就只能屈从于别人文字上的逻辑。

  就象“南瓜蒙人多少年”一般,许多所谓的“专家”“思想” ,只是“一种‘解释’而已——所谓解释,一般是先有既成的结果事实,然后根据结果来搜罗可以服人的理由或者证据甚至说辞,这与根据已知条件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或者可以不断重复的实验证实来得出结论的过程正好相反——因而,这里的关键要害是‘解释’已不在于是否科学,是否经过科学的验证,而是在于如何听起来圆满,看起来煞有其事——也就是说,所谓的原因只不过是人为的臆想与编造而已——因为极富目的性以及针对性的主动编造,对于往往处于下意识被动接受状态的受众而言它的欺骗力就非同寻常。”

  即使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可能你还记的“一位投身于保险销售的青年人在业务拓展上屡屡受挫之后,无奈之下退而写起了有关保险销售的文章与书。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其中一本有关保险销售技巧的书在业界颇为畅销,从此,这位青年人一炮而红,名利双收。随着各种培训授课邀请的接踵而至,青年人竟慢慢成为业界的专家级人物……这位青年人在保险推销业务上的失败,以及保险推销理论上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不正折射出中国营销界的一些真实现状吗?真正可怕的是这内里的逻辑与衍生关系:有关成功的理论是否应该来源于实践?这位青年人鲜有成功业绩,而我们又不能不承认这位青年人确有才华(甚至可能是非凡的保险专业技能),因为并不是什么人都能随随便便写出一本专业畅销书的……他的成功在于巧妙地回避了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本原问题,而是选择了逻辑(当然还要加之于激情等其他因素)──在远离了真实世界的喧嚣之后,逻辑是为数不多的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途径之一。” 

  “然而,这种逻辑并不是由于体制因素所造就的社会不同群体共生关系的必然性存在,而几近演变成为一种纯技术层面的文字游戏──由于人为地无视环境因素的真实存在,它的前提假设就往往来源于一种感性色彩浓厚的主观臆想,成为一种随机的偶然,因而这种逻辑尽管可以从技术角度精益求精,却也从起始就注定了其结论只能飘游于半空而很难脚踏实地。”

  因而,许多伪理论由于自身的出色伪装,就具有极大的欺骗性——恰恰由于年轻人经验阅历的不足,导致对过程的把握不力,从而对结论判断的失误。

  不用说你们,就“南瓜”问题,我不也让人家“蒙”的像傻瓜一样?:)再看看那些“伪书”,能以几十万甚至数百万销售占据排行榜前列,引领一个国家最为核心的管理潮流,许多读者是否又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所以,趁着年轻,多经历些事情,多走些地方,是提升自己思维以及辨别能力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路径——所以我感觉年轻人最好在工作初期能做一些营销(销售)等基层工作,而不要过早追求舒适与稳定的办公室生活——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理解。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5篇)
*细节决定成败--浅谈如何提高观察力 (2008-04-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姜振宇)
*传统营销理论,死去,抑或逃逸 (2005-05-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赵波)
*是什么在误导中国管理?--被误读的中国人的“素质” (2005-05-2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赵波)
*难识孔明几千年--三国演义与管理中的“均衡思维” (2005-05-18,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赵波)
*南瓜蒙人多少年! (2005-05-17,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赵波)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