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莱雅中国困局 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妆品公司,欧莱雅在中国的任务,就是市场第一。 2003年,欧莱雅中国销售收入15亿元,2004年,则翻了一番,超过了30亿元人民币。欧莱雅在中国的发展,似乎进入了顺风顺水的快车道。 但是,要实现中国市场第一的目标,欧莱雅并不轻松。当欧莱雅高调冲击中国市场之时,不仅严重威胁着本土化妆品企业,也引起国际巨头的严重警觉,他们的阻击和对抗,势必成为欧莱雅迈向第一的重重关隘,而欧莱雅本身的攻击力、爆发力还稍显欠缺。 归纳来讲,欧莱雅中国夺冠之路,必须冲破下列重重困局: 一、 金字塔 7年来,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的总裁盖保罗(PaoloGasparrini),一直在构建一座美丽的金字塔。这座金字塔上,都是闪闪发光的品牌:兰蔻、赫莲娜、碧欧泉、薇姿、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植村秀等等。 所谓的“金字塔”,是盖保罗对欧莱雅(中国)品牌结构的一种形象比喻,是欧莱雅一贯的多品牌渗透策略在中国市场的复制。在金字塔尖,是高端或顶级化妆品,如兰蔻、赫莲娜、碧欧泉,低端则是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小护士和羽西等。 虽然,收购小护士和羽西之后,盖保罗高调宣布,他已经基本上建成了金字塔,但是这座金字塔还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车—— 欧莱雅在高端市场占有优势,但并不是没有对手;新收购的小护士和羽西,消化不良,整合顺畅尚需时日;品种相对单一,在广阔的基础洗护市场几乎是空白;伴随着大众品类的增多,资源分配僧多粥少;对大众市场还有水土不服的感觉……欧莱雅中国的品牌金字塔,需要擦亮、维系和养育的品牌太多,金字塔在建设、维护保养的工作很多,他的坚固无比、无坚不摧还需要一些时间。 二、 宝洁 欧莱雅中国的市场目标,同宝洁绝对冲突。 在全球市场,宝洁的目标是打败欧莱雅,坐上化妆品市场第一的宝座;在中国市场,宝洁经过近20年的经营,成为中国市场的老大,决不甘心别人抢夺其市场第一的宝座(在欧莱雅攻击中国市场之前,宝洁同联合利华的纠缠打斗就是例证)。 如今,欧莱雅在中国市场如此高调,对宝洁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和挑衅,两者的碰撞,在所难免。 碰撞,从羽西的收购已经开始。而现在的碰撞,已经发展到多个层次:从高端专柜产品开始,兰蔻同SK-Ⅱ、巴黎欧莱雅同玉兰油、威娜同欧莱雅美发,美宝莲的大众化和宝洁彩妆(covergirl)的对抗性引进,羽西和小护士对低端市场的的扩张,以及盛传的宝洁对国内某知名大众品牌的收购,欧莱雅和宝洁几乎在展开全面的较量。 同宝洁的竞争,欧莱雅的布局具有优势,其品牌覆盖了高中低端,覆盖了专柜、商超和流通、有基础护肤也有彩妆;因为拥有了小护士和羽西,其产品的渗透力更强 欧莱雅面对宝洁,也有明显的弱点。 首先,是宝洁对中国市场更熟悉。从2004年整合小护士和羽西的情况来看,欧莱雅显然还不太谙熟中国大众市场的运作技巧;其次,宝洁的SK-Ⅱ和玉兰油,尤其是玉兰油的市场占有率,令欧莱雅羡慕不已(SK-II在高端化妆品市场的份额目前已经飙升到14.5%,与欧莱雅公司兰蔻19.6%的占有率相差不远);第三,是宝洁在中国发用品市场的占有率和绝对产值,是欧莱雅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障碍。在发彩市场,欧莱雅占有微弱的优势,但是,宝洁5个洗发水品牌,在中国贡献了巨大的产值,远远超过欧莱雅。不仅如此,宝洁还通过品牌、广告和推广等手段,构建了强大的市场进入屏障。目前,欧莱雅的洗发用品,还没有开展大规模的销售、也不敢轻易碰这一块市场。第四,宝洁的品类更加齐全。宝洁不仅占有强大的洗发水市场,还占有强大的香皂、沐浴露、牙膏市场,而这些市场,基本上是欧莱雅的空白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