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世凸显标准之痛--探寻中国国际标准之路 中国加入WTO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三驾马车贸易、投资、消费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而另一方面,利润、国民收入、技术积累、国家安全等方面却没有人们预想的“令人放心”。 怎样解决这一矛盾? 从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移规律来看,中国正接受制造业的转移,中国的崛起必须依靠强大的制造业,而控制未来制造业终极趋向的惟有国际标准。可以说,中国走国际标准之路已迫在眉睫。 加入WTO之后的第二年,中国就启动了“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项目,支持设立国际标准课题二十九项,截止2005年1月,已发布正式国际标准五项,进入最终国际标准草案阶段的七项。在国家标准方面,食品、中药与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课题成果已应用于市场检验和企业检测,未来具有民族特色的中药可以扬眉吐气的贴上“国际标准”的标签。 目前积极探索标准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战略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现在和未来;谁缺失标准,谁将永远没有话语权。 国际标准 世界制造为你折腰 著名经济学家Hai Varian指出:“标准增进兼容性或互联性,通过扩大网络为用户产生更大的价值。同时,标准减少消费者面临的技术风险,这会加速技术的普及。” 标准对企业、产业、消费者都有一定的利益,而这种利益能够一直扩大到国家、地区乃至全球各个角落。 跨国垄断企业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强化自己对产业链的控制,攫取产业的绝大部分利润。美国的微软、英特尔和日本的索尼等都在标准上大赚特赚,最为典型的是高通公司。作为一家出售知识产权的公司,他将自己1400多项技术全部申请专利,然后将这一套解决方案申请为国际标准,通过标准许可费用、产品专利费用、芯片等三种形式坦然获得巨额收入。同样,不适时运用标准战略也必然得到相反的结果。 录像机的发展史就证明了这一点。美国企业最早开发成功录像再生专用产品,但由于美国电影公司为保护自己的著作权反对家庭录像机,阻碍了技术形成产业化的步伐。比美国稍晚的日本企业也上演了同样一幕,索尼公司在日本最早推出了“贝他麦克斯”牌录像机,但不愿出售生产专利,后来松下推出了VHS家用录像系统,一上市就出售它的专利,在日本产业协会和标准协会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以VHS商品为标准的商品标准效应,占领了美国企业和索尼所期待的录像机市场,并在全球形成了磁带录像机的VHS“事实标准”。 另外,标准化能降低企业采购、经营、贸易和研发成本,减少风险承担;有助于企业合作,形成战略联盟;避免企业对单一供货商的依赖性以及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质量信任度等等;同时也促进产业内其他企业发展,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带来了竞争和技术进步的群聚效应,消费者受益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例如在洗衣机领域,海尔发明了双动力洗衣机,打破了滚筒、波抡、搅拌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且双动力洗衣机被纳入2006年世界IEC标准的提案,在未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内 “双动力”将成为一种世界洗衣机行业通用的工艺、制造标准;在产业化方面,上市两年多的时间,拥有此标准的双动力洗衣机销量已达到100万台,产能达到180万台,产能的突破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和更高层次享受的可能性。 企业标准的有效实施也推动了国家标准战略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往往通过内部标准化促进经济发展,对外通过“贸易壁垒”形式的标准限制外国企业的渗透。 德国由于贯彻实施DIN EN 14 175《实验室排气装置》标准,每年可节约7750万欧元。“贸易壁垒”形式的标准比比皆是,2005年8月13日,欧盟针对10大类电子电气产品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将正式施行,每件出口产品将被额外征收一笔回收费用,2006年另一项相关指令也要施行。美国商务部统计,其出口产品仅与标准密切相关的就达五分之一,由于国际标准未能充分反映美国技术标准,至少直接影响美国500亿美元的出口,并且成为阻碍另外200亿到400亿美元的出口障碍。 世界标准发展如火如荼,而且正成为参与新一轮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核心筹码,甚至可以危及国家的经济发展。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