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粮标志,中国白酒的新桎梏 地震来了? 随着夏季太阳的日渐躁热难耐,中国白酒业也空前的躁动不安起来:上月初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爆出惊人消息——中国白酒要推行纯粮标志了!一时间街头巷尾,引得白酒企业及业内人士议论纷纷。 这项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喻为“这将绝对是中国白酒行业的一场大地震”的措施,它所引发的震荡将会波及谁以及震出怎样的结局呢? 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介绍说,出台这一举措的目的,是为了杜绝目前白酒行业几乎家家号称粮食酒的鱼目混珠现象。不少企业把“新工艺白酒”伪作“纯粮固态发酵白酒”,价格甚至比名优厂家生产的纯粮固态酒还高,存在着欺骗消费者、扰乱市场、影响传统固态发酵酒生存发展的不良倾向。他认为,高档白酒必须是纯粮固态发酵酿造的白酒,因此这个纯粮标志不仅是“粮食酒”的标签,也是“真正高档白酒”的金字招牌。有了这个认证标志,就等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用自己的名誉向消费者承诺与担保了。 如此“责任重大”的措施,它波及的范围,绝不仅仅是中国白酒——它还会影响国家的经济,渗透消费者的生活。高档白酒也不会必须是纯粮固态发酵酿造的白酒,因为决定酒类产品是否高档的因素,不会仅仅是简单的原料(再高档的白酒,在行家的眼里,它的原料价格充其量也就那么几十块小钱而已)——高档产品之所以高档,它的核心所在,是企业精心打造的企业文化赋予它高附加值的。 拐杖还是桎梏 这样的动作,且不论中国食协的良苦用心,也不论他们对消费者承诺与担保的是“质量承诺”还是“价格与价值一致性担保”,单在相对平静的白酒业来说,这炸弹的威力不可谓不大,影响不可谓不深远。但是协会本身行政的空洞无力,口号缺乏护航的底气不足,先天性没办法落实到位的尴尬,监督措施与管制力量都没办法配备的局限,根本解决不了上述措施的“空军落地”,也就无从谈起对广大消费者如何“承诺与担保”了。 再者,号令责任偏弱,笼统而局限地看待勾兑技术的进步,是技术的倒退还是历史的倒退?名酒究竟是在乎名义呢还是在乎质量?技术进步还好意思固步自封吗?这种人为的管制,对中国白酒来说,是巩固还是提高?是开拓还是羁绊?是他杀还是自杀呢? 纯粮标志的推行,表面上无疑让消费者拥有了知情权,但是如何鉴别标签的真假依旧是个“天知、地知、生产者知,独消费者不知”的尴尬——政策约束与监督自律的脱节,会让宏观政策微观得看不见摸不着。诚然,纯粮标志的推行,对于减少白酒勾对雷同,产品个性雷同的同质化有所抑制。但是放眼白酒界,几乎没有一个企业不在勾对技术上下工夫的,发展的需要,就是企业的需要。况且,社会上没有一种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水平,无不一一留下工业化烙印的。 中国白酒勾兑技术的进步,并不是这种产品的原罪(酒精也是从粮食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只是口感不同风格不同过程不同而已,对三农资源的利用,对国家经济的提升,更是功不可没),我们不应该回避、也不应该摈弃一些套话式的成见。行业需要创新,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把握机会好好开发。我们提倡风格多样,倡导技术争鸣,鼓励弘扬先进文明,不应该对新技术实行人为的堵截。如果国家再评选名酒的话,我赞成采用勾兑技术的白酒磊落大方参加角逐,不必要再遮遮掩掩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了。技术的操作是模式化的,产品的打造却是千差万别的。这“千差万别”,就是企业如何规划、运作、包装、管理、策划等等的一系列核心竞争力的展示与较量。这种能拿出手来与竞争对手过招的核心力量,这种在共性之中凸现出来的个性,才是每个企业产品能够安身立命的独特的“这一个”。勾兑仅仅是技术过程,不是企业运营的核心过程。同样的勾兑技术,不同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完全不同的。在这里,产品的个性就是企业文化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从抽象到形象再到具象的物化了。如果说酒精勾兑技术发明前白酒产量是制约中国白酒发展的瓶颈的话,那么纯粮标志的推行,将是人为限制中国白酒发展的新桎梏。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