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绊倒TCL的坎,明基如何跨越? 6月8日下午4时,明基正式宣布收购德国西门子全球手机业务,由此BenQ将一举跃升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品牌,预计合并后手机业务年营收将超过100亿美元。 对比此前TCL收购阿而卡特手机业务4500万欧元的花费、联想收购IBM PCD业务高达17.5亿美元的开销,明基更像是拣了一个大便宜,明基董事长李焜耀在北京的发布会现场指出,明基在此次收购中并未花费分文,相反,西门子还将注入2.5亿欧元给明基。 资本市场却并不认可这个大便宜,在收购消息宣布当日,明基在台湾股价从33.5元新台币下跌至32.5元,6月8日则持续下跌到32.1元,到6月日收盘时,明基股价已跌至31.15元。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TCL和联想收购他们的国际化对象的时刻,TCL和阿而卡特组成合资企业的消息刚刚在市面上流传,上市公司TCL集团的股票市值就在几个交易日内蒸发达到10亿多元,而香港上市公司联想则在宣布收购IBM PCD业务之后,本就不高的股价进一步下滑达20%多。 资本市场的怀疑短时间内就在TCL身上一一得到证实,TCL宣称的合资企业的几大优势――市场互补、强大的品牌力量、制造上的协同效应、产品线更加丰富、世界领先的共同的联合研发实力――还没有来得及完全实施,就被并构带来的巨大亏损所淹没,曾经在中国市场上迅速崛起风光无限的TCL通讯业务以更快的速度滑落,及至今年一季度录得3.86亿港元的亏损。 明基在阐述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时列出的理由几乎是TCL的翻版,尽管这是一个倒贴钱的买卖,而且撇清了以前的债务,但通过简单的计算就知道,以西门子上个季度1.38亿欧元的亏损速度,2.5亿欧元也只用半年就会流失一空。TCL在这个坎上被绊倒了,明基又凭什么能够跨的过去呢? 回顾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历程,海尔、华为等企业都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走的是自我发展的道路,自建渠道和品牌,可以说是充满了艰辛,到现在也只能说是小有所成,能否最终取得成功尚且未知,联想则在通过自身力量突破国际化的道路上屡屡无功而返。从TCL以“低价”收购德国传统名牌施奈德开始,中国的企业似乎突然发现了一个捷径,那些曾经只能仰视的名牌企业原来并不是高不可攀,通过以我们可以承受的价格买下这些企业,中国企业国际化所需要的技术、品牌、渠道、人才可以一举获得,大大缩小国际化的难度和时间跨度。这种成本收益的比较使得中国渴望国际化的企业认为通过收购进入国际市场发展壮大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 但这类业务虽然顶着知名品牌的名头,却无一例外的属于跨国公司的亏损业务或者微利业务,在跨国公司的业务构成中属于边缘业务,而且业务类型和公司的发展方向日渐偏离。对这类业务,跨国公司一方面是无力经营,继续经营只能带来更大的亏损;另一方面也是无意经营,因为它有获利更高的核心业务支撑公司的发展;所以本身的出售意愿非常强烈,出售价格开始进入中国企业能够接受的价位。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开始加速向中国转移,逐渐形成了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制造时代”,但严格来说,“中国制造”应该被称为“中国生产”或“中国组装”,因为中国只是利用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承接了整个产业链条中的生产环节,跨国公司不但控制了产品的研发、关键器件的生产以及销售渠道这些高增值环节,更主要掌握着产业发展的驱动力量。所以,收购跨国公司的这些业务,表面上对中国企业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拿过来”,把业务中包含的技术、专利、人才等知识产权和研发力量为我所有;二是“走出去”,利用这些业务中现成的渠道、品牌扩张自身的经营规模,从而形成从研发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这似乎是一个完美的“天赐良缘”,有了这个大前提,至于整合过程所带来的成本就变成可以控制的次要因素了。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