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阻碍了中国品牌成长? 品牌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只有我们的政府,社会团体、媒体以及广大消费者,都关心品牌企业,形成合力,中国名牌才能够健康成长。 ●巨人之踵 中国经济总量需要追超的国家依次是——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美国。如果以进入世界500强为依据计算这些国家的世界级企业的个数:意大利为8家,法国37家,英国35家,德国34家,日本82家,美国189家。中国则是15家。六大强国进入全球最具影响力品牌100强的个数分别是2个、8个、4个、9个、7个、58个。还应该注意到,瑞士有4个世界级品牌,荷兰有3.5个,韩国、芬兰、瑞典各有一个。然而,中国却一个也没有。 中国的GDP排名世界第七,出口额排名世界第三,在经济总量上可谓巨人。但是,品牌的缺失却可能成为我们的“阿喀琉斯之踵”,影响中国制造在国际竞技舞台的后继力。面对这样的状况,相信每一位中国人都不会平静,都会有一种耻辱感,以及知耻后勇的冲动——努力打造中国的世界级品牌。 ●品牌表达的重要意义 品牌是一个国家的脸面。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就说过:“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民族品牌不仅代表着国家产业的高端水平,而且“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更代表着国家的国际形象,他们承载着重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历史责任。 不仅如此,品牌还是市场竞争的致胜利器。一个企业尽管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及优秀的资源,如果不能最后表达为品牌竞争力,则很难为最大范围的消费者所感知,在市场上也不会有号召力。相比国际强势品牌,品牌竞争力是目前民族企业最为缺乏,但恰恰也是我们在国际市场决战中最为关键的能力。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就不无忧虑地指出:中国只有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380。中国出口的衬衫平均一件只有30~40美分的利润,还要老是遭受反倾销制裁的折磨。中国的真正崛起必须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然后创造大量的中国品牌。 ●是时候了,中国出牌 “Made in Japan”曾经是低质品的代名词,“Made in Germany”在1890年时也是英国人打在德国进口商品上的廉价低质品标记,到了今天,他们却是优质品的代名词。 那么,“Made in China”为何就不能成为优秀品牌的代名词呢? 虽然现在中国品牌的竞争力优势比较弱小。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企业不缺乏产量优势,也不缺乏品质优势,我们能为那么多世界级品牌做OEM,就是例证。日本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品牌建设阶段,韩国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无论是在日本还是韩国,从经济起飞到品牌群落崛起之间都会存在大约二十年的时间差。如果这个时间差同样适用于中国的话,那么现在正好是中国企业品牌崛起的时间。中国经济已出现了从财富时代到品牌时代的契机,关键要看中国企业如何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中国必须孕育出自己的强大世界级品牌。 打造中国品牌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民族企业的头上。我们也到了,海尔、联想这样优秀企业已经逼近品牌百强,大量的民族品牌企业正在茁壮成长,成为“世界级”亦是呼之欲出。 但是,也必须看到,处于幼齿时期的中国品牌,在最需要悉心呵护的时候,却经常无端地经受着非理性的轻视与无谓的消耗,品牌建设进三步退两步。 抬头一望,中国品牌成长的路上横亘着丛丛障碍,而且许多来自我们自己。有时候,我们甚至是自己在拖自己的后腿,自己砸自己的牌子。 ●障碍1:扭曲的崇洋消费情结 来看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少国人平时对洋货痛恨不已,对国货怜爱有加,但到了买单的关键时候,还是“灭自己志气,长他人威风”。洋货的问题再大,也说成“例外”;国货挑不出太大问题,也结论为“买不得”!这是不少国人的购买倾向。 关于自主品牌的赞誉之词,我们没少听到,可是在现实中,这些“长江之歌”被淹没了,淹没在国人对洋品牌的趋之若鹜中……“崇洋货轻国货”的心态已经成为抑制民族品牌成长壮大的重要阻力。 塑造民族品牌,需要企业的自强奋进,也需要同胞的认可和追捧(哪怕是暂时委屈地),否则,民族品牌就永远孤掌难鸣。这点,我们也许能从韩国人身上得到借鉴,他们近乎偏执地酷爱自己的产品,以买国货为荣。在韩国的大街上,极少看到外国的车。在亚洲经济危机期间,韩国民众甚至自捐钱物,让企业渡过难关。 我们不能总是苛刻,总是用放大镜去看待民族品牌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民族品牌的羸弱,诚然与技术、品质有关,但更与同胞们在对待她的态度上的矛盾有关啊。一款民族品牌的产品哪怕再好,也架不住口碑的诋毁和习惯思维的惯性! 况且,时至今日,我们的民族品牌跟洋品牌的差距也不至于是天壤之别,也并非如“口碑”那么糟糕。这里边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许多人以购买国外消费品为荣耀的心理。脚下“耐克”鞋,身上“皮尔卡丹”,腕上“劳力士”,这几乎成了炫耀的资本。这样的崇洋还是一种附庸风雅,是一种可悲的表现。 如果国人的观念从本质上改变了,形成一种“爱民族品牌、用民族品牌”的环境,那么,无疑给民族品牌的发展推波助澜。反之,还是妄自菲薄,自己砸自己的牌子,那么,民族品牌在与洋品牌之争中仍要落败。 你要拥有品牌、创造品牌,首先你要相信品牌。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也面临世界级品牌屈指可数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日本政府经常举办一些设计大赛和其他活动,来培养国民消费当中的审美意识,提高消费者在品牌方面的知识和需求。这种做法从另外一个侧面促使企业家更加迫切地去提升自己的品牌,品牌的创造和需求相互影响,日本在很短的时间里便出现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这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毛泽东就提倡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我觉得现阶段更值得弘扬,中国品牌的成长甚至中国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国人的认同,自家不兴,何以兴世界呢?国货要自强,国民心态也要自强,要给民族品牌和企业多一些信心,多一点鼓励。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