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管理模式的进化历程 管理学是一个非常广义的范畴,包括个体和群体组织的管理,其本质上是是个体和群体对自己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的管理,是它们面临环境变化的时经过思维方式过滤后做出的实质性取舍。 物竞天择,不同的环境变化模式决定了物种的思维方式,决定了物种的主流生存方式,人类社会经历了四个不同的生存阶段。 首先是原始情境化生存阶段。当时的自然环境恶劣、天气变化无常、猛兽成群,人类以树叶为衣、以野果为食、食无定餐、居无定所。虽然这些对于现在人来说是小菜一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当时人可利用的生存条件极其有限的,对环境变化几乎没有预测和控制能力,变化是无序可循的。相应的思维方式是任其自然,整个社会对个体和群体的生存管理是放任自流的,听由上天的情境变化安排。生无法控制,小BB随着群婚的寻欢作乐而不断冒出来;死亦无法安排,漫山遍野该躺倒就躺倒了,不该躺倒也躺倒了,说不定自己还是同类的一顿美餐呢。我们把这种生存方式称之为原始的情境化生存。它给我们提供的借鉴在于:当时人虽然没有系统的训练意识,但在无序可循的非结构化变化刺激中,人身体的情境直觉反应能力很强:力量、速度、听觉、对恶劣情境的适应能力等都处于极佳状态。 第二阶段是结构化生存阶段。人类在原始情境化生存阶段对环境变化规律的探索和积累,使人类深刻体会了发现和利用结构化规律带来的好处。人们懂得了在无序的变化中提取有规律可循的那部分变化,然后利用在此特定环境下的有限条件(工具和方法)取得一个个实效性的成果,这种结构化思维方式成为社会的主流思维。就如潘金莲长期流浪卖艺,饱一顿饥一顿,走到哪活到哪,衣食温饱全凭别人捉摸不定的兴情施舍。自从对武大郎若即若离的观察接触,发现他是如此的令人有安全感,老实憨厚、有房子有烧饼,不用在外饥肠漉漉流离失所,就和他走进了规规矩矩一夫一妻的婚姻结构体。人类进入延循结构化的主流生存时代:围墙、城池、界域、家庭、群体、社会组织、军队国家、规则、法律、道德规范、文化结构、管理体系、物理、化学等构成所有生存的秩序结构。这是我们现在的主体生存状态。这个结构无处不在,小到每个人的作息习惯、言谈话语都有深深的结构烙印。你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会有人告诉你合不合规范、应该不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也不断地突破原来的结构,向新的结构迈进,然后又用新的结构约束自己。 第三个阶段是网络化生存阶段。由于交通网络、通讯网络、电子网络的迅猛发展,有规律的结构性功能在更大范围的条件下就不再有效,在一种时空下的不可能在另一种时空条件下却有无数种可能。我们把有限有序的线性的变化归纳为结构性变化,把无限无序非线性的变化称为非结构性变化。网络化条件下的变化既可以看作是结构化的,也可以认为是非结构化的,因为人可以利用条件的可能性是有限的,但同时在适当的情形下这种有限的可能又可以无限扩展。 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如此矛盾性的生存状态:所有的结构性模式仍然在眼前发生作用,而在另一地点的作用却踪影全无。结构性事物就和同居一样,可以用一万种理由随时随地建立结构,也可以用一万种理由维持结构,还可以用一万种理由随时随地让结构解体。网络化生存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带上明显的两栖色彩,既不放弃对目前结构化生活的依赖,又尽可能地多手准备应付新的可能。潘金莲既与武大生活如常,又和西门庆一夜寻欢;武大的徒弟既天天来烧饼店照常上班,又在外广投简历,还和风险投资搭上线,想自主创业;武大的资金也不仅仅在烧饼项目上投资,而是房产、股票、期货多元化。 网络化生存的阶段本质上是结构化生存方式的瓦解阶段,为结构性变化和非结构性变化之间建立了过度性联接。由于网络的即时性联接作用,我们身处非结构性变化的其中,可以对变化获得即时体验,因此我们把非结构性变化称之为情境变化,情境变化条件下的生存方式我们称之为情境化生存。网络化生存为结构化生存模式向情境化生存模式的转化建立了联接。 管理学是一个非常广义的范畴,包括个体和群体组织的管理,其本质上个体或群体思维方式的面临环境变化做出的实质性取舍,映射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生存方式。现在各种各样的组织成为社会运行的载体,组织的管理方式同样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进化。 赢利性组织和非赢利性组织是现在社会两类主要的群体组织,它们的管理方式映射着社会的生存方式。而赢利性组织对自己的生存状态就更为关切。 企业原始情境化生存阶段的时间表可以定位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整个社会工商业化的财富处于原始萌芽阶段,工商业的生产规则、交易规则、相应的社会秩序、法制管理、经济秩序都是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工商行业的人员对于财富追求采取的放任妄为的方式。商人在无序性变化的竞争中不择手、适者生存、财富不问来源的情境反应能力发挥到极致。西方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这一阶段企业原始情境化生存方式的真实写照。 当企业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企业人把眼光锁定在一个个限定的领域时,财富增长的结构性规律就显现出来。当它被人们利用并且获得丰厚收益后,企业人就对组织系统的经济结构规律发生浓厚兴趣。对组织中每一项每一个细节的结构性管理,都能降低成本或取得收入。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学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末,获得了登峰造极的发展。现场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每项管理都建立了严格结构化的体系。 信息技术在企业组织中的最初是作为一项技术得当利用,但是在整个社会通过信息技术网络化以后,人们通过网络看见了结构性变化指向的未来端口:整个组织的生存环境是以无序非线性的方式变化。今天带给企业成功的东西,明天或在另一个地方就会让企业遭到失败。这是一个让经理人又爱又恨的矛盾时代:既知道战略管理没有实际太多的价值,但又不得不依旧进行战略规划;既认识到组织结构的节节弊端,但又无法彻底扁平化网络化现行结构;既知道变革势在必行,但又只能在结构中寻找变革;既能够开明地理解职员的个性的多元化,但个性化行为发生时又去谆谆教导频频警告。有人告诉你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多元化,成功案例分析123,但又有人说要严格定位,什么都做等于什么都没做,要专业化,失败案例分析ABC。望着各端,置于网络,又爱又恨,取舍难当,于是提出“网络化生存”的口号。人类对于自己的生存方式第一次有这样清醒而又无奈的认识。渴望真正实现网络的、自由的、动态的生存方式,但又没有找到途径脱离结构的制约,只好在“网络”后面加个“化”,在“多元”后面加个“化”,表达一种理想、一种努力的趋向标准、一种灵感和动力的来源。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