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格雷欣法则:解读“诸葛酿”品牌的真正赢家 曾几何时,白酒市场中形成了因历史名人诸葛亮而来的“诸葛酿”文化。但同时因为客观原因,白酒中的“诸葛酿”三个字又成为了一类公众品牌,不能独家注册,仅四川就有“诸葛酿”七个之多,并形成了以广东珠三角为中心市场的“诸葛酿”品牌白酒的销售中心区域。 在这个区域中有着大大小小以“诸葛酿”为品牌核心的十几个品牌,如江口醇诸葛酿、飞仙诸葛酿、仙乐诸葛酿、诸葛酿演义、金装诸葛酿等等,市场消费量达5个亿之多。但是,由于包装相似,价格相似,名称相似等等,带给的消费者更多的是难以区别的“一头雾水”。由此引发的2004年的真假“诸葛酿”大战更是成为了广东酒界的一大亮点。 尽管有某些诸葛酿打出了正宗品牌的品牌识别保卫战,但是,决定哪一家的诸葛酿成为真正的市场赢家的却并非是那些有着提醒式的证明广告的品牌。 非但如此,一些专注于诸葛酿品牌的酒企所投放的大幅度广告却为一些“傍大款”的诸葛酿品牌炒家做了嫁衣,广告的投入和销售收入的比例越来越不成正比,广告的边际效益越来越小。 一些不打广告的“诸葛酿”产品更是通过“本地注册异地销售”等方式,借助“诸葛酿畅销珠三角地区”的整体优势做外围市场,销量过亿者比比皆是,且营销成本极低。 那么,如何才是真正的诸葛酿品牌的赢家呢?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 经济学中有一个格雷欣法则,大意是: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将导致良币退出,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现象。在这个法则中隐含了一个潜在的前提条件,即消费者对于“名义价值”的普遍认知与接受。 这一经济法则对如今的营销中的品牌学依旧给予了深刻的指导意义。 即“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同类产品品牌同时流通将导致优质品牌的市场萎缩受损”,也就是所谓的“品牌格雷欣法则”。 从品牌学的角度来说,品牌带给消费者的第一个沟通信息就是品牌的认知度问题。在诸多的“诸葛酿”品牌白酒中,其核心概念点“诸葛酿”成为了所有同类品牌传达给消费者的共性点,形成了认知上的概念同质化。而恰恰就是因为“认知的同质化”形成了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劣币“诸葛酿”,打破了某一“诸葛酿”品类独占的市场垄断。 即当给予消费者接受的理由相同(同质化)时,那么市场销售量的提高将极大地依靠提供给予消费者接受产品的机会。 首先,诸葛酿品牌同类白酒的市场价格定位都在50元上下。在广东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前沿区域,在高端白酒畅行的中国白酒的桥头堡,这一价位只能说是相对于内地10—20元的“大众品牌”。正因为价格低的原因,其关注度也相应地低,有点“低关注度”产品的感觉。 其次,名称和包装的类似。所有的诸葛酿品牌都是以“诸葛酿”为中心做延伸,如XX诸葛酿、诸葛酿XX等等。如此,“诸葛酿”成为了一种品类同质化的共性品牌,即消费者共认的“诸葛酿酒”,而非“XX诸葛酿”。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