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专家论坛 > 第2届中国实战营销高峰论坛(二)

第2届中国实战营销高峰论坛(二)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08-04, 访问人数: 3266


  第2届中国实战营销高峰论坛

  主题:渠道变革 终端为王

  时间:2003年12月27日

  地点:广州白天鹅宾馆  主持人:今天下午是两个论坛,话题都是有关于渠道和终端的。第一个话题是渠道变革中的渠道模式构建。

  有请嘉宾: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俞尧昌先生。华润万佳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王敬先生。苏宁电器集团副总裁孙卫民先生。宝供物流企业集团董事长刘武先生。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经理丁长峰先生。深圳采纳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玉童先生。

  欢迎各位参加今天下午的论坛。论坛的话题是渠道变革中的渠道模式构建。其实我应该对渠道这个话题是一个外行了,所以我在来之前拼命找了一些渠道的资料来恶补一下,刚才朱玉童先生说应该早点找他,他是专家。为什么有所谓的渠道变革呢,其实我们今天可能从市场的角度来说面临很大的变化,且不说中国过去是计划经济,厂家强权,是厂家说了算,这种思想很强。从世界市场来说也是这样,过去是厂家来决定市场。但是今天不是这样,是消费者的权利越来越大,我用自己的话来说,消费者强权时代的时代到来了,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我来决定厂家的输赢。在这样的一个从厂家说了算到消费者说了算的转变过程中,我们的渠道自然发生了变化,因为原来的渠道是单向性的,从厂家到消费者灌输的,但是今天不一样,谁最靠近消费者,谁手里拥有的消费者多,谁就拥有谈判的权利。这时候就变成了可能是终端,终端凭借着离消费者近,掌握大量的消费者信息,有变成了终端手里的权利越来越大,这势必造成原来体系中的终端、消费者、厂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终端的权利越来越大大家肯定深有体会。今天上午说到一个说的很多话题都跟SARS有关,环境突变了,企业能不能跟上变化,跟上做出及时的调整的,就可以是赢家,不能的话就可能是输家。今天场上的几位嘉宾,分别有来自终端、厂家、物流等企业的。

  面临这样一种可能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权利转移的变化,如果在政治领域就是革命了,面对这种革命的时候,我们各自的定位和我们各自的选择是什么?

  朱玉童:我先来说说。我觉得刚才主持人说的真的很厉害,一下子就抓住了事情的本质,现在其实说权利向消费者转移,还没有完全的转给,就是消费者的权利还没有完全的受到尊重和保护,现在的权利在进一步向渠道转移,就是商家转移,所以现在实际上是商家强权的时代。这一点大家可能深有体会。象华润万佳、苏宁都在这里,我们就好好谈这个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现在的商家要费用,简直就跟强盗一样。怎么说呢?现在的费用各种各样,北京有一家超市要把营业外的收入当做是第一收入,不靠卖东西赚钱,而是靠费用来赚钱,这说明厂商之间的冲突特别严重。97年开始我们研究中国的渠道变革,面对这种演化,该王哪一条路走?第一种是传统的渠道模式,厂家其商家签一个协议,这个协议没有什么约束力,大部分的商家和厂家签订一个合同供货协议,没有约束力,是一个松散的协议,对商家和厂家都没有很大的约束力,大家都可以不当一回事,而且在这个渠道成员的各个点上,大家都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就是我厂家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商家也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终端也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个时候的渠道模式就冲突不断,大家彼此抱怨,当然也有一些合作,但是现在冲突为主,到了企业里,可以看到企业对渠道又恨又爱。渠道有很多麻烦事带来,但是爱又是离不开,我们把它称为并行的渠道模式。

  第二种模式,很多厂家在竭力改善的模式,我们把它叫做战略伙伴模式,或者叫垂直渠道模式。渠道进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形成很好的战略合作伙伴,比如说沃尔玛和强生公司的合作,两家就是很好的战略合作伙伴。

  很多企业在困惑,究竟该往那一条路走,哪条是对的,我现在不能给答案,只能给出这样一个东西,包括冲突这么多,怎样形成一个协调的机制,我觉得真的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很好的交流一下。

  主持人:我觉得刚才朱先生提到的厂商之间在渠道问题上比较尴尬,我参加过一些厂家的渠道方面的会,我注意到其实也是非常有意思,厂家有时候是刀斧手的形象,有时候用刀斧手的形式来整顿和清理,但是有时候又是非常好的亲善大使的形象,就是要给渠道卖很多的笑脸。所以先请厂家俞总谈谈面对变革时代的感受。

  俞尧昌:我不认为是变革,而是回归,从全球的产业链来看,渠道就是流通与生产的分工协作的概念。过去在家电领域,自己做物流自己做渠道,小而全大而全,过去凡是不求人,或者就感觉零售终端很难搞定,为什么不能自己去搞?就变成了当时的流通渠道整个发展的速度不是太快,这时候就象主持人所说的厂商强权时代。实际上为了发展,也是不得以而为之,我的理解是叫农民意识,农民办企业,小而全大而全,什么东西都要自己搞。但是现在我们75%出口,我们跟国外是厂家交货,从来不管流通,商家需要什么样的款式就怎样去做。但是在中国市场有时候要由厂家去做,我的理解是过去是一种错位,厂家又做市场商家也去做商场等等。

  最近这几年,中国的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象苏宁、国美等强势的连锁终端开始发展起来了,大家都感觉这些强势的包括国外的跨国公司等等超市沃尔玛、家乐福我们就受不了,但是实际上,我用家乐福一位副总说的话,两年前在南京云集了很多跨国集团,当时我们跟他签定的定单最大,很多人看不懂,就问他,他回答说我们的采购员是全世界最好的,同时也是全世界最便宜的。这个理念对制造业 来说也是最困难的,应该说我们也是做我们企业发展奋斗的目标。作为企业来说,我们制造业来说,就是要生产出性价比最好的产品。作为强势渠道或者是强势物流也好等等,都应该选择自己强势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产品。

  主持人:这方面肯定是我们做选择很重要的因素。

  俞尧昌:就是分工协作。

  主持人:但是有一个大的前提,在这种变革的时候,可能会带来一些利益分配上的重新调整,比如象家乐福这样大的商家,象苏宁现在拥有很多的终端消费者,可能会提出直供的方式,格兰仕原来是通过代理的方式进行销售,这种时候怎样协调?

  朱玉童:这时必然有利益的问题提出。

  俞尧昌:我们在跟跨国公司协作时,比如说家乐福欧洲系统,我们就直接出了。我的理解就是他们批发和零售一起了。

  朱玉童:但是在国内是这样的,如果在国内有经销商,再向苏宁供货的话,必然出现价差,就有了利益的问题。

  主持人:比如说你们跟苏宁今后最有可能的发展是什么?

  俞尧昌:今后发展的最大可能,就是直供了。

  朱玉童:虽然直供给渠道了,但是经销商也在做市场,就会出现苏宁整个产品的价格,甚至零售的价格都比它的进货价还便宜,就有了矛盾。

  俞尧昌:我们在跟跨国公司海外合作时,就已经把品种适当的分类了,我们现在有二千多个微波炉的种类,当然空调还需要努力。我们进行品种的分流,就减少了渠道和渠道本身的冲突,带来对厂家的压力。这个已经开始了。但是在国内目前,我们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孙卫民:今天上午来的比较晚一点,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们提供这样的一个机会。我刚刚跟广州公司的同事碰了面,知道我们的董事长也获了一个奖,也是非常感谢给我们这个荣誉。

  我理解上半场是从工厂的角度谈问题,谈渠道变革和建设问题,下半场可能是站在零售商的角度,说为什么终端为王的问题。实际上渠道建设是整个工厂营销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从渠道建设这个角度来说,有多种多样的做法,刚才也有说到回归的问题等等,但是总体来看,渠道是从工厂的产品到消费者中间的一个过程,过去在历史上,在计划经济、短缺经济时,这个中间比较长,但是现在的中间环节相对的短了,有一个批发职能和零售的职能,基本上还有两项职能。现在格兰仕的产品,有些是当地的代理商来操作的,有些是办事处来直供的。如果站在工厂的角度来说,渠道到底是通过批发商或者是通过零售商,零售和批发之间怎样进行建设和管理,归根到底,我觉得工厂和商家都是一样的观点,一个是成本的问题,一个是效率的问题。所谓效率,就是工厂的规模要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借助渠道的力量,如果有大实力的批发商替我融资,替我建二三级市场的网络,替我进行产品的分销,我愿意跟很好的批发商合作。如果有很好的零售商很好的进行配合,我也愿意跟他们合作。所以从选择来说,工厂的心态就是要做大规模,在做大规模的情况下,渠道数量越多越好。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会物极必反,到了渠道的数量到一定程度之后,渠道之间的冲突就产生了价格的竞争,导致了不管是哪一个渠道,不管是批发还是零售环节,价格就下降了,这时好的品牌也不愿意卖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利润了。这时候作为工厂渠道建设时,就开始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价格管理的问题,一个是所谓渠道梳理的问题,怎样在渠道中进行选择所谓高质量、高忠诚度的这样一些经销商。

  当他的品牌在一个区域里成熟,同时零售商在一个区域里网络建设已经非常充分了,这个时候可能这个工厂就会舍去一些代理、批发环节。另外,如果说这个区域里的零售环节整合的比较弱比较分散,这时可能要必须通过批发环节,当然这里作为工厂渠道建设,比如说产品线的分类,也是一种方法。渠道的建设,归根到底来说就是为了工厂扩大规模,同时也是为了合理的保证商家的利润。

  刚才朱总讲了一些问题,我有赞同的也有不赞同的。我认为工厂也好,或者是经销商,始终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刚才有人跟我说是卖什么产品的,想跟我们合作,我说行啊,去谈吧,但是他说会不会店大欺客。

  主持人:收不收卖路费?

  孙卫民:产品就是我们获取利润的手段,没有了这个手段,我们就没有了利润的来源,或者说没有媒介,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是要借助工厂的产品。

  朱玉童:但是渠道的冲突肯定是存在的。比如说今年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上海的炒货协会联合基础跟家乐福有一场大战,《南方都市报》也做了多篇幅的报道。实际上刚才讲了有一个问题我是赞成的,厂家是怎样通过降低渠道成本最快的盈利,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渠道成本越来越高了,因为各种各样的费用,最典型的案例一家炒货公司进家乐福,前前后后交了五十万的货,三个月之后去收货款只收了五万块钱的货款,这样就非常不划算了。这是不可回避的一个矛盾,我觉得。营业外的收入,实际上是增大了渠道的成本,我们现在也没有办法怎样跟厂家来说这个事,怎样解决比较好,其实这也是渠道面临的最大困惑。

  王敬:因为我们过去在做零售之前,或者是在做零售之间,我也是顾问公司来的,我们做公共关系研究很多年了。从供应链的发展历史来看,92年提出ECR的概念之后,应该说这是零售商和生产商之间找到相对容易合作的方法。在这之前,当然每个渠道零售商来说,对生产商进行选择,其实生产商也有对零售商进行选择。ECR的思想,生产商和零售商能不能做在一起,以客户为核心,来创造一种合作的标准和模式。应该说最早在美国然后到欧洲。


1 2 3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第2届中国实战营销高峰论坛(四) (2005-08-05, 中国营销传播网)
*第2届中国实战营销高峰论坛(五) (2005-08-05, 中国营销传播网)
*第2届中国实战营销高峰论坛(一) (2005-08-04, 中国营销传播网)
*第2届中国实战营销高峰论坛(三) (2005-08-04, 中国营销传播网)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5-04-04 05: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