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七品牌的辉煌与阵痛 剖析失败的“精兵简政” 东北商人于晓声开办的晓声广告公司是一家媒介代理公司,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拥有大量广告时段,他急于将这些广告时段销售出去。广西梧州生产田七牙膏的国有企业奥奇丽集团(以下简称奥奇丽)急于企业改制,摆脱落后的企业运营机制。两者一拍即合,商定由晓声广告公司收购奥奇丽,帮助奥奇丽获得更大的发展。 双方合作的早期,无疑是成功的,奥奇丽取得的市场业绩堪称辉煌。在日化行业,曾发生过两次市场奇迹,一次是1999年至2000年时的雕牌奇迹,另一个就是2003年的田七旋风。但是田七旋风刮得快,消失得也快,经历了一年半大跃进式的增长之后,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奥奇丽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呈现出增长乏力的迹象,销售大幅下滑。 于晓声收购奥奇丽,一桩非常合算的买卖 许多人认为,于晓声收购奥奇丽是做了一桩非常合算的买卖。 2002年的奥奇丽是一个非常老套的国有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甚至没有市场部,没有多少宣传,其销售基本靠原有的口碑。田七牙膏基本上是一个区域性品牌,市场主要集中于两广。即便如此,田七牙膏的销售还是相当不错,2002年,奥奇丽的销售额为6800万元。由此可见,田七的品牌声誉、品牌基础还是非常不错的。与其他被卖掉的国有企业不同,奥奇丽并没有亏损,它一直都在盈利,虽说盈利的幅度并不大。据说直到被收购之前,奥奇丽账上还有上千万元现金,没有任何负债。 尽管基础不错,但奥奇丽的管理模式无论如何也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竞争。更何况,于晓声还有更大的野心:借助奥奇丽进军实业,在全国范围内施展拳脚。 于晓声自己并不懂得如何运作日化企业,于是他找来了几位资深职业经理人来帮助他打理生意,具体负责市场运作,这其中就包括原立白集团总裁营销助理、市场总监刘德春。刘德春出任奥奇丽营销总监,掌控奥奇丽的营销大权。此外还有来自索芙特的一名大区经理陈凯,他出任至关重要的销售经理一职。 以刘德春为首的营销团队果然出手不凡 以刘德春为首的营销团队,做了许多日后看来是非常正确的事。 以往田七牙膏的品牌诉求并不清晰,只是笼统地称为药物牙膏。而新的营销团队对田七的品牌方向重新规划,围绕着田七做文章,突出田七的草本、中药特性为诉求主方向,并暗示其具有消炎、除菌功效。这无疑更符合中国人对中医中药的看法。 在外包装上,新的营销团队将原有的土气含糊的外包装完全改变。新包装的主色调与田七品牌所强调的草本协调一致,用一种更为醒目的绿色做主色调。同时将田七品牌的Logo标准化、规范化,将以往白色的品牌色更改为更加醒目的鲜红色。红色绿色的搭配一向为人所忌讳,但用在田七身上却非常合适,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效果,放在终端货架上产生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让人忍不住想拿起来看一看。 为了提高销售团队和经销商的积极性,在当时大日化产品提成费普遍较低的背景下,奥奇丽提供了相对较高的提成费率。在这些措施的刺激下,奥奇丽周围迅速聚集了一批斗志旺盛的销售狂人,建立了一支布局全国的销售团队,准备进入全新的市场,一施拳脚。 与此同时,奥奇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密集的广告攻势。于晓声将自己拥有的2亿元广告时段给了奥奇丽,很快,田七的广告在全国各地电视台迅速蔓延开来。 田七创造了市场奇迹 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毫不夸张地说,是极其惊人的,甚至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改制后的奥奇丽正式运作的2003年2月,销售回款为800万元;3月,这一数字上升到2400万元;4月,上升到3600万元;5月,上升到4800万元;6月,猛升至6800万元。奥奇丽许多地方的办事处销售额每个月都以五六倍的速度增长,到了7月份就已经完成了全年的销售任务。以至于半年后,奥奇丽不得不调整提成奖励政策,以避免业务单位到年底拿到天价提成。即便如此,经过调整,各省区经理2003年一年的收入一般都可拿到二三十万元。经销商也都赚得盆满钵溢。各地经销商争先恐后做田七的代理,甚至编出了一句话:“有田七,财神到。” 一位当事人如此描述当时田七所面临的销售盛景:“从2003年3月份到2004年年初,所有的产品都不够发货,需要经销商排队订货。厂里9条生产线全部排满了仍不够用,需要工人加班加点苦干,有一个生产线上的工人不停地包牙膏,包得手发抖发软,回家连饭都做不了。”“所有的仓库都不够用,要求提货的汽车把厂门都堵住了。没办法,厂里所有的干部和工人一起去发货。”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