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布产品线,CDMA低处掘金 CDMA在建立之初时传播的失误、差异化策略的失败以及网络效应的不当影响,让其不得不对产品进行重新定位。走向低端的CDMA胜算几何? 中国联通在2005年初,开始了新一轮的战略调整。它首次召集了国内的京瓷振华、中兴等CDMA手机厂商,集中采购了300万台“超低端”手机,从中国联通的此动作可以看出,联通从2000年开始建设时将CDMA定位在高端用户的路线,如今已经转变为重新开发其原先所忽略的低端市场。这表明联通开始重新重视低端市场,走“老百姓”路线。 解析: 差异化策略失败,CDMA向低处延伸 从对中国联通所提供的产品组合我们不难看出:原先中国联通把CDMA所提供的服务定位于中、高端用户,而以其另一条产品线GSM所提供的服务来服务低端市场,与竞争对手中国移动通信、中国电信等争夺低端用户。 中国联通与其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移动通信不同,其产品组合是由CDMA和GSM两条产品线组成,而中国移动通信则是单一的GSM产品线(GPRS主要提供数据传输,不提供通话服务)。中国联通的市场定位则从整个产品组合的角度来考虑,用CDMA业务中的联通新时空品牌定位于中、高端用户(包括企业用户和每月话费较多的个人用户),而竞争对手用全球通品牌来争夺中、高端用户;联通用GSM(130、131、132)业务中如意通品牌定位于低端用户,对手则是用神州行品牌来服务于低端市场(图表1)。由此看来,中国联通想用“两翼齐飞”的策略从两条产品线上共同突破与对手竞争,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 从中国联通最初的市场定位,我们发现:表面上看,中国联通在两条产品线上的定位还是比较合理的,没有造成两条产品线上产品定位的重叠,各条产品线定位的目标层是明确的,“两翼齐飞”的策略是适合中国联通的。但加以全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以下问题。 1.GSM劣势地位促CDMA战略转折 CDMA的主要卖点是“绿色”—低辐射、低掉话率、通话清晰、安全保密性高,因而其定位中、高端用户。目标顾客主要分为以下四类:时尚一族、商务精英、SuperVIP和集团用户。而其GSM业务相对于其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移动通信发展比较晚,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服务上都落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处于劣势,同时由于其在价格方面也不占优势,因而在GSM业务方面不能给顾客传递更高的价值,很难吸引更多的新顾客和维持老顾客,无法为公司赢取更多的利润,从而造成了其在GSM业务上无法突破,无法获得领先地位、成长很慢。 由于在GSM业务上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和中国移动通信抗衡,因而对中国联通整个产品组合策略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其不得不对其最初的CDMA战略进行调整:将CDMA产品线向下延伸。 2.差异化策略失败,CDMA难抢市场份额 CDMA的竞争优势是“绿色”,但由于其在传播方面的策略不当,并没有与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移动通信形成明显的差异。由于对消费者的教育不够,低辐射优点很难让消费者感觉到,因而从总体上来看,CDMA并没有与其竞争对手做出太大的差异,导致中、高端顾客对CDMA认识模糊。加之CDMA在技术方面本身的不完善,让CDMA很难在高端市场和竞争对手拉开很大的差距,很难在目标客层中享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3.网络效应阻碍CDMA开拓高端市场 网络效应是指有些服务必须存在于一定的群体之中,只有在一个群体之中才能发挥其效用,群体越大,服务发挥的效用才能越大。 在CDMA原先定位的高端市场中,由于使用人群相对较少,而且由于技术方面的因素,在与中国移动通信用户在进行短消息、通话等服务方面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会造成短消息的滞后、通话音质不太高等,这些因素使得网络效应给CDMA在中、高端市场发展方面造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减缓了其在高端市场的开发速度。 4.低端客户快速成长 由于中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普通消费者收入水平日益提高,低端客户也越来越成为移动通信的主要消费群体(2004年中国新增6000万手机用户,以低端用户为主),能够为公司带来更多的价值,成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也使得中国联通不得不重视低端客户,以赢取更多的潜在顾客,增加市场份额,从而能和中国移动通信在未来的竞争中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总之,由于CDMA差异化策略的部分失败、低端客户的快速成长以及网络效应等的影响,使得中国联通的CDMA产品线策略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不得不对市场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CDMA产品线向下延伸,即CDMA移动通信业务开始为低端用户提供服务,目标客层中包括中、高端用户以及低端用户如学生、工薪阶层、外地打工人员等。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