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兴通讯:机会主义者的自我迷恋和冲突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中兴通讯的文章,但由于机缘不凑巧,始终未能落笔成文。读完米周和尹生写的《中兴通讯:全面分散企业风险的中庸之道》一书后,便有了以下文字。 柔韧发力,稳健前行 早在2000年3月,我就曾率队拜访过中兴。那时我在顺德一家知名家电企业主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很是忐忑家电企业的“土”,于是试图向中兴这种高新技术企业学习一些“洋”东西。接待我们的人士都极年轻,挺括的西装就像长在他们身上一样,都是硕士以上的学历,本来是向他们讨教,结果反而被他们问了很多问题。轮到他们吐真经时,极简约,脸上的神情极澹定。那时,我就觉得中兴的人蛮精英。 后来,中兴果然越来越牛了。一组数据表明,2000年,中兴的销售收入为45.23亿元,相当于华为的1/5;2001年,中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3亿元,而华为的销售合同额为255亿元;2002年,华为的销售额为221亿元,首次出现负增长,而中兴的销售合同额为16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为110亿元;2003年,华为的销售额为317亿元,而中兴的销售合同额为251.9亿元;2004年,中兴实现销售合同额340亿元,其中国际市场136亿元。 可以说,尽管华为以偏执狂式的冷酷到底、技术崇拜和狼的格斗精神而备受业内人士推崇,但以温情文化著称、柔韧发力、稳健前行的中兴对华为的追赶速度之快,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给一点阳光就灿烂 尽管历史不可假设,但我们仍无法想象,如果中兴没有抓住CDMA项目和小灵通项目,后果将会如何。正是这两个项目,促成了中兴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转型:由固话通讯转向移动通讯。这一转型至少有两大积极意义,第一,拓宽了中兴自身的产业线,改善了中兴的产业结构,捕捉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第二,对于中国电信、网通和联通这三个超级螺杆,中兴除了用系统设备这一“螺丝”旋紧螺杆外,又相继旋上了CDMA和小灵通这两根螺杆,也就是说,中兴由此把几个大客户攥在了自己的手心。当3G时代来临时,不难预见,中兴的3G产品同样可以获得先手之利。 一切都在阴差阳错下攻守易位。2000年,中国联通因在纽约、香港两地成功上市,筹集了56.5亿美元,在未来5年内,形成了一个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的光系统设备大市场。在联通的招标中,中兴和华为都有中标的机会。问题的关键是,联通到底是采用中兴的CDMAIS 95标准,还是采用华为的CDMA2000 1X标准。中兴在CDMAIS 95标准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优势,但后者在技术上显然更为先进,只是尚未实现商业化。最初,联通宣布采用华为的CDMA2000 1X标准,并且要求迅速完成首期招标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中兴固然错愕,但华为也因为招标来得太快而拿不出产品。两家中国企业同时缺席的结果是,参与竞标的国外厂商因报价大大超出联通预算,招标结果被国家有关部门否决了。对中兴来说,转机出现了。联通随后宣布,首期网络建设将采用CDMAIS 95标准。2001年,招标结果公布,中兴共获得10个省、自治区的合同,占联通招标额的7.5%。在2002年12月的二期招标中,中兴又一举拿下12个省、市的合同。相比之下,踌躇满志的华为又一次空手而归,以致任正非震怒不已。 在中兴看来,CDMA项目所贡献的利润尽管比不上小灵通项目,但是它对中兴的持续运营来说,却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