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手机崛起可期 在法定期限三个半月后,中科健终于披露了2004年年报,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巨亏15.19亿元,每股亏损高达13.11元,每股净资产为-10.822元。如此业绩让中科健退出A股市场成为定局,而福建阳光集团的再次否认重组也宣告了中科健已经无可救药。在此之前,南方高科、南京熊猫已经因资金链断裂而崩盘,TCL通讯、波导、厦新、中兴、东信等纷纷报亏。然而在国产品牌手机哀鸿遍野之时,德信、龙旗、晨讯希姆通等国内手机方案设计公司200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却分别达到1820万美元、1250万美元、2550万美元。两相比较,虽处手机行业,但境况却是冰、火两重天。 一、国产品牌手机≠国产手机 国内企业进军手机行业,实际上兵分三路:TCL、波导、康佳、厦新等十多家品牌企业,以销售见长,向后切入生产和研发;东信、首信一些以生产见长的企业则从为人代工起步,向前切入销售,向后切入研发;德信、龙旗、晨讯希姆通等企业则从韩国手机行业的发展中得到启迪,专注于研发,从手机研发室起步,逐步发展成为数千人的手机方案设计公司。 政府部门公开的数据表明:2004年国内累计生产手机2.3亿部,出口1.46亿部,而中国大陆手机代工企业也从1997年14家发展了到现在的78家。经过多年的努力,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手机是中国制造,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手机工厂。虽然利润薄到只有2%左右,由于订单数量和利润空间比较稳定,国内手机代工企业的日子一直过得很安稳。如果不是匆忙切入销售,为摩托罗拉代工的东信和迪比特不会像现在这么被动。 手机方案设计公司也从1999年的中电赛龙1家发展到目前的400多家,德信、龙旗、希姆通、中电赛龙是其中的佼佼者。公开披露德资料显示:德信、希姆通每个季度向下游手机厂商出售二、三十款手机方案。通常手机设计公司不进行生产,但会协助买主物色代工厂,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手机。 而从销售向生产和研发切入的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在经历了前两年的辉煌后,目前跌入谷底。当初为了快速启动市场,这些企业不得不求助于向国外手机设计公司,从直接进口成品手机,到大散件组装(SKD)过渡到小散件组装(CKD),而真正自主研发的手机近两年才逐步增加。 显然,这些国产品牌手机厂家并不能代表国产手机,当前国内品牌手机的困境不能掩盖国产手机整体的悄然崛起。众多媒体唱衰国产手机显然是以偏概全。 二、谁动了国内品牌手机的奶酪 国内手机品牌厂商有三种生存方法,一是完全贴牌,做贴牌机;二是模块开发,这比贴牌稍进了一步,购买关键模块,自己设计部分电路和手机外型,自己生产;三是购买芯片,直接从半导体厂商购买,生产成本最便宜,一部手机购买芯片比模块开发平均便宜20美元,而模块开发比贴牌便宜20-30美元。芯片研发要求高,需要经验非常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对测试仪表设备投入费用很高,一部设备至少120万美元。 据海关数据统计,2003年和2004年我国累计进口手机数量分别是2208万部、1274万部,2005年1—5月累计进口手机518万部(含成套散件);80%以上来自于韩国和台湾,而进口商则大部分是国内品牌手机厂家。某种意义上来说,国产品牌手机厂家是韩国、台湾手机在大陆的分销商,前两年的辉煌只是一种假相。爆炸式速增长的销量和市场份额,掩盖了国内品牌手机厂家存在的问题。居高不下的故障率和不完善的客户服务不断透支消费者对国产手机厂家品牌和国货的信任;丰厚的报酬和宽松的管理娇纵了一代手机销售队伍;对促销的偏好和对品牌运作的生疏造就了一堆泡沫品牌。 而国内品牌手机企业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大批资本试水手机行业。国内手机设计公司的兴起为他们解决了技术门槛。从2003年年中开始,一些有势力的经销商和其他行业资本谋划成为准品牌手机厂商,借助某些国内品牌厂商的牌照,直接和国内手机设计公司合作;更多的经销商则化身成了水货商,不要发票、不打广告,不申请牌照,尽量简化销售服务体系,以低廉的价格,在深圳和上海将这些手机批发到中国的每个角落。 显然,没有获得手机牌照的企业极大的分食了原有国内品牌手机厂家的市场份额,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业内比较统一的看法是,水货手机的市场份额大概是30%;如果加上借牌机的市场份额,这个比例还要大。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