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0届南京新特药交会特点分析 8月27日,在南京举办的第40届全国新特药交会圆满闭幕了。虽说天不作美,还有两家“会前会”的分流,此次南京会仍然吸引了一千多参展企业和近10万行业观众。与往届相比,本次新特药会还是呈现出了以下特色: 一、 参展企业类型最齐全,展会分类最清晰。走进“登陆大厅”,经常光顾国药会的医药人会突然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没有以前的喧闹和拥挤,色彩明快的参会引导服务、专业耐心细致的工作人员,都在昭示着古老国药会自我变革的成功。走进展馆,所有参展的企业都被按照产品类别进行分类,制药机械区、中药饮片区;西药制剂区;中成药区;国家医保区……。参观者按指示,很容易寻找自己所感兴趣的企业和产品。同时,与往届相比,参展的企业类型也大为齐全。外企、国内大中小企、批发企、中药、机械、耗材、保健品企业甚至中药材企业和围绕医药行业提供服务的各类企业,都纷纷登陆新特药会。昔日保健品巨头三株药业也现身于此,大有“十年沉寂雄心难掩,三株借势再行崛起”之味道。本届会展已经完整地形成了医药行业的“全会”。 二、 特大型企业参展数略有减少。本次会展虽然也有79家企业选择特装展位来展示自我,但与历届相比,特装展位数明显减少;笔者同时发现,以往从来都不缺席国药会的石药集团、华北制药、哈药、扬子江制药以及杨森、辉瑞等药业巨头都不见踪迹,耀眼夺目的特装展位中,最抢眼的却是名不见经传的陌生企业。笔者特意电话咨询了一位没有前来参展的某著名药业公司营销总监,对方表示,由于最近没有新品推出,也没有新的营销计划出台,而公司的销售渠道也相对稳定,所以也就没有选择前来参会。笔者也从另外一位前来参加展览的特装展位业务经理处了解到,由于这些著名企业特别重视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形象,参加这样的会,花费至少在20万以上,如果没有新品推广和新的营销计划出台,只是为了在行业中露个脸,确实有点不值得。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医药巨头选择回避的重要原因。当然,他们的回避是暂时的,这些巨头近年纷纷加大了对新药研发的投入,可以肯定,12月的国药会,必将是这些巨头新品粉墨登场的高峰。 三、 特装展位相对节俭。和以往动辄数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特装展位相比,今次新特药会的特装展位相对节俭和实用的多。79家特装展位企业中,花费最多的大概是北方某不知名企业,他们根据自己产品的“皇”味,特意将一个仿金銮殿搬到会场,配备众多的“宫女”来促销展示,引得众多观众前来凑热闹,着实风光了一把。其他特装企业则本着实用适合原则,一改往届的夸张与奢华。 四、 制药机械企业兴趣空前。来自浙江、江苏以及东北等地的著名制药机械企业将本届药交会制药机械展区几乎装扮成生产车间一般。大大小小的机械此起彼伏地运转着,向医药企业展示着设备的优良性能的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前来参展的药厂代表驻足观望、询问。药交会已经不再只是药品流通领域的展销会了,整个医药产业的上下游显然都已经将药交会当成各自获取行业信息、拓展市场份额甚至直接达成交易的重要窗口了。 五、 中药备受关注。中药材饮片与中成药几乎占据了一楼大半展区,来自各个药材产地的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部门甚至将各类药材饮片摆放在展位上。一进一楼大厅,扑鼻的药香迎面而来。留连于中药展位的,竟然拥挤的来自台湾、香港、新加坡甚至欧美的医药同行,好在老外们都带着翻译,不然,沟通障碍将是本次药交会的另类尴尬。据参展的吉林某地区中药材协会负责人王先生介绍,他们这是第一次规模性组织本地主产药材品种前来参展,因为中药材生产的特殊性,以往几乎没有也不太可能由生产者单独前来设展,该地区中药材行业协会成立后,作为深化政府对本地药材资源“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协会代表本地区数十家药材种植与生产商,组织参加了这次盛会。王先生兴奋地表示,原本打算做个展示,看看效果,没想到头一天就有200多家药厂采购意向,还接待了来自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的客商,大大超过他们的预期。看来,政府委托协会,中药材种植加工商依靠协会,这种走出去的战略思路是广大中药材走出本地,迈出国门的有效途径,值得广大药材原产地借鉴。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