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做人后做事”--传统价值观笼罩下的庸才文化 近几年来,“要做事先做人”、“先做人后做事”这些口号为代表的企业文化开始在企业中得到认可,甚至有的企业把其明文列入企业的宗旨中。与这种思潮相伴随的是,出现了不少指导企业人员如何在企业内部的斗争中取得胜利的文章与书籍:什么《办公室兵法》、《我不是教你奸》、《水煮XX》等等。做为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如何看待这股思潮,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的方向和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洗理后的中国企业,确实到了一个应该仔细反思企业中“做人与做事”的关系的时候了,也到了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竞争规则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规则的时候了。 “做人为先”的企业文化其实是社会文化向企业渗透的一部份,也是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中的表现。与“做人为先”相应企业人才评判标准就是“品德优先”,这与我国传统社会的治理方式“以德为先”是不谋而合的。尽管从现实中,可以列举出很多的例子来说明企业员工“做人”的缺陷给企业造成的危害,但从长远来讲,其危害远远不及由于“做人”的要求给企业带来的创新力和活力的缺乏所造成的危害。 一、“先做人后做事”背后的价值观 我国战国时有个齐泯王,他常感叹国家缺乏人才。一天,一会谋士对他说:“我有这样一个人,他对君王很忠诚、对父母很孝顺、对朋友很诚信,对邻里很和睦,这个人可不可用。”齐泯王很高兴:“有这样的人,那太好了”。可谋士又说:“但这个人遇到人欺侮不会还手,遇到坏人也只能忍受。”齐泯王立即说到:“不行不行,我们正是战乱时期,需要的是勇敢的人”谋士又说:“这个人只所以打不还手,是因为君王制定了法律,杀人偿命,为了维护社会安定,他才这样做的”。齐泯王陷入很为难的困境。 把这个故事引用到企业,对领导忠心的人,不一定是能出业绩的人,能出业绩的人,不一定是忠诚的人。我们的企业究竟是要那种人呢。我们的企业处在一个长期商战的环境下,永不可能有“太平盛世”。那么“先做人后做事”究竟指导企业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做人为先”的标准是在稳定环境下修已安人的标准。其背后的土壤是中国数千年的社会治理方式。正是在这种思想的相传下,我国企业少有真正有进取心的。“安内”是企业领导所考虑的首要问题。这一点从我国企业领导的精力和时间安排就看得出来。“做人”标准所赋与企业领导的权力往往越过正规的授权。所以一个领导要在一个企业立住脚,首要的是要使自己适应企业的“做人”标准,同时要以自己的“做人”标准来影响企业。所以每换一任领导就往往引是企业文化的震荡。在我国,既使的上级的授权也不能保证权限的落实,有没有实权往往是企业领导个人融入企业文化的程度来定。因此,当西方企业管理者一上任就能着手进行企业变革和市场调整时,中国的企业家还在为授权的稳固性担心。 对大部份人而言,在做人方面是不上不下的,会“做人”的圣人少,而品德败坏的小人也不多。大多人都是有着正常七情六欲的“经济人”。不愿意承认员工是“经济人”,从而指望以领导的做人标准来要求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标准才是“先做人后做事”的真实动机。这是所有领导的人性弱点的表现,领导更愿意以主观性的判断标准,而不是以客观性的判断标准来评价企业人员。而企业的这种治理方式是试图通过对人的“思想的改造”来达到提升“客观做事”能力的管理。如果这种方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思想,那么企业只能陷于长期的内部“文革”之中(如某些民营企业的内部教育)。历史上,有多少帝王通过几千年的磨练尚未在人性教育的基础上取得实质进展,何况置于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呢。所以一旦领导换人,企业的价值观也得换,而这是最难的。所以说,不论是联想、TCL、还是海尔,他们都担心杰出领导后的企业文化,这是其能否继续成长发展的关键。 所以说,“做人先于做事”的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企业领导专制的体现,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理念的企业价值观。这种虚伪的价值观,把企业的员工引向的方向就是:在追求“做人”的表面形式下,谋求着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