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化终端:卖场的大、中、小与产品的敲、保、包 日化终端的经销商特别是中、小型的代理商虽着新品牌的不断的加入,竞争日趋激烈,原有的网络份额不断被侵蚀,大卖场又不敢轻举妄动,小卖场又广种薄收,想全品项多接几个系列品牌又资金有限,真是越想越难,想想曾经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的比例心也寒。 不论环境再差,只要对周围的卖场的大、中、小进行一下系统的分析,再对自己目前所代理的系列产品进行一次对应盘点,针对不同渠道进行有效的对接,也许就能找到新的突破口,放飞思想,才能走出围城。 基于本人所了解目前部分市场的发展情况,特别是优秀市场的先进经验的新市场在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就“产品对应渠道”的操作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提出几点建议,谨供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目前日化终端竞争日趋激烈,同两年前相比更是“难上加难”。许多中小经销商真可谓“举步艰难”,造成这个局面有几方面的原因。 渠道现状: ①大卖场、大连锁等KA店:进场费、条形码费、节庆费、促管费、陈列费用等大得惊人,非实力供应商所及。 压货,帐期,未位淘汰:资金压力、投资风险日益突出,一般情况下,首单进货要“压底”。合同期满三个月后再“退货”。结算方式绝大部分是“代销”通常结算账期要60—90天。在这个期间的费用要现金支出。如员工的工资、导购员服装费、管理费、进场开户费、条码费、陈列费等。因为“未位淘汰”卖的不好要“撤场”。所以供应商还必须要增加促销活动,人员跟进。卖的好欠帐多,使供应商左右为难。 ②中型超市、卖场、B类店:由于大卖场门槛高,众多的供应商转做中型超市,使得B类卖场的竞争激烈到白热化,很多店里边的导购员比顾客还多,是终端日化最“拥挤”的卖场,造成利润越来越少,形成“活不起也死不了”。 ③小型卖场、C类卖场:销售量有限不起量。镇级(农业镇)的超市所有日化月销售一般为3—4万元左右,并且网点分散、配送成本大。很少厂家或供应商能延伸到此;管理上的难度也大,配专职的业务员因为效益的原因工资发放都很困难。(业务工作量也大,跑的路也远,工作条件也差)。促销员的流动性也大(销量低、收入低)。熟手的促销也难招。 针对上述情况,如何面对?根据目前市场情况,提出以下建议,谨供各位参考。 大、中、小卖场网点的应付措施。 ① 中型卖场、B类店要“保” 由于大卖场、KA店的门槛高,账期长,风险大,便得众多日化终端经销商纷纷转入中型卖场(大部分为社区店,消费人群稳定),使中型卖场成为供应商集中“抢食”的地方。由于“先入为主”和有一定的消费者客源再加上导购员比较熟悉的促销环境和“回头客”的基础,良好的客情关系,尽管“收成”欠佳,但还应力“保”这块田地,因为是“自留地”,是养家糊口吃饭、解决温饱的根本保证,所以无论如何都要“保”,保证不挨饿。 由于中型专场大部分是社区店,消费人群相对固定,要想长期经营,产品质量没有保证是不行,并且包装不能土的长线的终端系列产品满足了上述“保”场的要求。 ②小卖场c类店要“包” 小卖场、C类店、单店,要运用手中多品牌的综合优势进行包场或半包场。将“分散单品牌”经营向集中多品牌“综合经营转变,在种好“自留地”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要积承包区域市场内的“机动地”就是众多的私营的个体的小型超市、商场、这里的竞争相对中型超市、连锁超市较小,特别是县、镇三四级市场,由于物流配送线长、消费人群不集中(自然村面广、赶集的时间人多、农忙的时候人少),路远点散的限制,厂家和大的终端经销商“鞭长末及”为中小厂家和中小区域型的经销商的发展。提供了集中多品牌操作的契机、但单品牌操作效果不好,因为运输、管理的“单位成本”大。 由于这部分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不强,通过品牌的影响力来拉动整体销售的意义不大,在此市场主要是通过“产品”本身的张力来吸引消费者,而不是“品牌”。在农村市场,由于购买力受个人收入的限制的原因,“价格”在销售中的作用非常明显。 在农村市场“物美价廉”并不等同于城市市场的“优质价平”,前者注意“物美”就是包装,“价廉”就是超低价,后者“优质”注意质量标准,“价平”相对同类产品“比较便宜”。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