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分销的反思 如果谈到中国本土营销、中国式营销这些话题的时候,我们总会谈到“深度分销”。中国本土企业正是通过“深度分销”这种中国特色的营销武器,在家电、洗涤用品、移动电话、IT产品等行业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中,创造了一个个营销奇迹,号称营销正宗的国外品牌对这种营销模式也不敢等闲视之,纷纷开始对这种营销模式进行研究和学习,但是,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运用“深度分销”这种营销模式的企业也逐渐面临许多问题,甚至陷入困境,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种营销模式进行反思,以便我们在进行营销模式调整和创新的时候能有所借鉴。 以下试从竞争最激烈、深度分销发挥到极致的手机市场进行分析,探讨深度分销的定义、适用条件、运作特点、目前困境以及摆脱困境的出路。 什么是“深度分销”? 什么是“深度分销”?传统的销售渠道是“厂商——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作为厂商,其最主要的职能是研发和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行品牌和产品宣传,将产品出售给经销商,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光是完成上述职能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不能保证产品能够迅速到达零售店,并实现销售,也就不能确保经销商能够持续进货和出货;在竞争压力的驱动下,某些厂商会将经营职能扩展到渠道、零售终端,力图掌握整条销售通路。 除了厂商,某些经销商为了迅速扩大经营规模,获取更高的利润,提升市场地位,也会扩展自己对渠道的影响力,掌握自己的下家经销商和零售商,控制产品在渠道的流量和流速。 所以,深度分销,就是厂商或经销商扩展自己的营销职能,营销重心不是放在下家,而是在下家的下家,直到零售终端,用一句话来说“以我为主、掌握通路”。 国内企业为什么要采取“深度分销”? 中国本土企业之所以会采用“深度分销”这种营销模式,是现实的经营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所决定的: 1、 中国市场容量大,但地域辽阔,各地区的市场差异很大,要覆盖和适应这样的市场,迅速抓住市场机会,一定需要大量的渠道成员参与。 2、 渠道商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不专业、不成熟、不稳定,如果放任渠道自行操作,就很难保证产品能够充分覆盖有价值的零售店,这样就会影响终端消化,终端消化成问题,想再下货就困难了。 3、 消费者不成熟、不理性,容易受到渠道和媒体的引导,尤其是三、四线及以下的市场,消费者的产品信息缺乏,容易从众跟风。 4、 与国外大品牌相比,产品力和品牌力都处于劣势。拿手机行业来说,国外品牌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品牌管理都比较成熟、系统,即使在2003年,国产品牌(如TCL、BIRD)曾经一度在市场份额上压倒国外品牌,但是,到了2004年,国外品牌(如NOKIA)的市场份额跌到谷底后开始出现反弹,并一直持续上升,这是以强大的产品研发实力和成熟的品牌管理能力为后盾的。 5、 从中国若干个热门行业的发展来看,市场成长期的利润是最丰厚的,而且时间不长,超额利润很快会被蜂拥而至的国内企业冲得一落千丈,在产品力和品牌力没有优势的企业,又想在赚取这种利润,唯一可以选择的办法就是将竞争的重点放在渠道和终端。 针对以上的经营环境因素和自身现实条件,中国本土企业一般倾向于自己规划并掌握整条销售通路,从而迅速扩大销售规模,建立竞争优势。 为了更好的阐述国内企业采用深度分销的必然性,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国产手机品牌一举夺魁的光辉岁月吧。 国产手机2001年开始呈现上升之势,到2003年年底登峰造极,就是一个深度分销非常典型的例子。2001年以前,国产手机在产品力和品牌力方面普遍处于劣势,十几个品牌一直被压缩在狭小的市场空间里:1)进行自主研发,进度非常缓慢,而购买产品方案一般很难得到最好的,产品力方面很难形成优势,如TCL、厦华、东方通信等;2)如果将品牌管理划分为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三个阶段的话,国产品牌基本上停留在品牌知名度的低级阶段,而NOKIA、MOTROLA、SAMSUNG等世界著名品牌早已处于品牌美誉度、品牌忠诚度的高级阶段。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国产手机普遍将营销竞争的重点放在对渠道和零售终端的掌控上,最典型的要数TCL、夏新、BIRD、KONKA、KEJIAN等国产品牌,他们将国外品牌营销力度小的三、四线市场作为工作重点;建立大量的地市级办事处,安排大量的销售人员帮助包销商分销产品;安排大量的促销员进驻零售店,一方面进行店内助销,另一方面争夺其他品牌的零售量;投入巨额的终端市场费用争夺终端宣传位置,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型促销活动;围绕着包销商和零售商投放广告,提高渠道和零售终端的热情、积极性。大家将这种做法戏称“全程保姆式营销”。 通过以上深度分销策略的实施,国产品牌在三、四线市场,以及三、四线以下的市场建立了绝对的竞争优势,为后来成功进入一、二线市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当时流传甚广的TCL手机的《红色根据地》和《红色堡垒》、KEJIAN的《科健宝典》、康佳的《万店工程》就是当时最经典的文献。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