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经营战略 > 专家论坛 > 坚守中国传统医药的领地--传统医药国际化专家谈访录

坚守中国传统医药的领地--传统医药国际化专家谈访录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5-10-17, 作者: 公望, 访问人数: 2614


  《医药经济报》特约记者 公望 记者 肖志飞 中国日报记者 陈志勇 

  中国传统医药泛指中医中药和中国各少数民族医药。有人认为传统医药太玄乎,如中医讲“阴阳五行”,傣医论“四塔五蕴”,多唯心少唯物,不科学应淘汰;但在中国民间和有不少外国人却十分崇尚用传统疗法来治病,省钱、有效,还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真是褒贬不一。业内一些德高望重之士更是忧心忡忡地告诫:“中国传统医药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关键”。中国传统医药到底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怎样,其国际化之路又在何方?记者在“首届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化高峰论坛”组委会上釆访了来自国内外的有关专家,兼听了各家之言,总的感觉是:有路,路在脚下。

  记者:王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慧炯,附照片),不久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众多原因中有人认为这和“厚西(医)薄中(医)”有关,您认为呢?

  王教授:我刚应联合国开发署北京代表处的邀请, 在“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发布会上作了评述。人类发展指数用三个维度来评价:一是能否过长寿而健康的生活,具体用出生预期寿命来衡量;二是知识,用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来衡量;三是能否过上体面的生活,用人均GDP来衡量。我国的出生预期寿命有很大进步。从上世纪50年代初的42岁上升到80年代后期的68岁。世界银行在其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肯定了我们的成就。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13亿人口的医疗保健是一道大难题。我们要广泛学习世界各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来处理,不能简单照搬,其实美国医保的经验并不成功。80年代前,我国广大农村有以赤脚医生为主体、覆盖面广的初级医疗保障体系;还有中西医并重的县级医院;再是省市级医院。这三级医疗卫生体系,以较低的费用,使广大人民获得到了最基本的医保。一般发展中国家都以传统医学为主体,对其人民进行医疗卫生服务。

  有关“厚西薄中”的问题,牵涉到对中西医的看法。我们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曾提出“中西医结合”。有否结合好?仁智之见,难以评论。我是搞系统工程的,从理论上,从自身就医体会上,我觉得中医药更符合系统工程的思想。因为中医治病首先从整体、从辩证角度考虑。人之疾病,其实质是整个生命系统在局部的反应。再说,中国传统医药能够历经5000年而不衰,说明其有内在的科学性。

  记者:贾教授(科技部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附照片),您对中医药的战略研究己有10年时间,有些成果也已被国家采纳。今天能否请您谈一下对中国传统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看法。

  贾教授:首先我们要搞清什么是传统医药现代化。1800多年前,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不少方剂迄今仍在治疗现代人的疾病,你能说这些汉代的传统方剂没有现代化?我们有些专家总是片面地认为中医药现代化就是用西医的理念来改造中医,中药必须西制;还强调中医药要和西方主流医药接轨,才能实现中医药国际化。我倒要问:中药西制后还叫中药吗?如青蒿是中药材,但用植化方法提取出来的青蒿素却是西药。诸如此类还有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出来的化疗药紫杉醇,从中药麻黄中提出来的麻黄素等等,都是植化类的西药,不再是中药。至于要和西方主流医药接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西方医学中可曾有过中医中药?从他们老祖宗希波克拉底开始至今,压根儿就没有铺过中医中药的轨,显然是无轨可接。众所周知,不少老外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学针灸,是他们向我们接轨。要是有人提出,中国的针灸应该与西方医学接轨;那么,大家肯定会怀疑,这个人神经有毛病。

  如要谈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化,“以医带药”是一条很好的路子,世界各地华人多,到国外办诊所,立医院,在行医的同时,也弘扬了中华传统医药文化。

  记者:张校长(美国明道大学张绪通校长,曾任美国总统府顾问、美参议院核心成员、国际知名学者,附照片),您不仅是西医博士,还是西方哲学和法学的博士,又精通中医,国学基础深厚。近半个世纪来,您虽长居美国,又应邀到世界各地讲学。学贯中西背景的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化的问题?

  张校长: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化的热情外国人比中国人高。近些年来,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困扰着美、英、法等国。众所周知的“链霉素”致耳聋,“氯霉素”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息斯敏”因对心血管系统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甚至死亡,早在8年前就相继被多个国家停用;美国默沙东公司用于治疗关节疼痛的药物“万络”,因会增加病人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几率,在2004年10月被紧急召回。凡此等等,举不胜举。于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热衷于回归自然,用自然疗法、用传统药物来治病。这里有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一组数据:目前全世界约有40亿人用中草药治病,预测今后5-10年,全球中药销售额将高达2000-3000亿美元。正因为有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所以欧美、日韩、澳大利亚以及印度等国都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传统医药这个巨大的市场。

  市场经济的实质在于市场。过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领土,现在是侵占市场。市场丢失了拿什么来建设中国的市场经济?洋人们自从尝到了针灸的甜头后,想得寸进尺地吃掉整个中医中药。就拿在美国的实际情形来说,中医药逐渐被美国人认同,各州纷纷立法予以承认。从另一角度讲,洋人们不是要我们的中医中药吗,行!咱们就来个奇货可居。但人家也已充分估计到了这一点,要跟我们商战,所以我建议中国的中医药企业也要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中医药国际化”的战略、战术,利用现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固守中国本土市场的基础上,选中进军国际主流医药市场的突破口,为国争光。这次中国中药协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世界生产率科学联盟中国分会等七个单位发起,《中国日报》参与支持的“首届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化高峰论坛”,就为国内的相关企业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国际化平台。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从“黄老智慧”到中医药国际化 (2006-02-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公望、志飞)
*你能否成为欧洲医药公司的供应商? (2006-01-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朱羽舒)
*透视中药国际化 (2003-03-1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陈子久、龚邦强)
*中药国际化营销环境浅析 (2001-09-2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王恕)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