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让体育营销成为一种烧钱的游戏 时间追溯到2004年3月,联想宣布以8000万美元的代价买到第六期TOP计划的入场券,从而开了中国企业进军TOP的先河。按照国际惯例,联想至少还要拿出3~5倍于赞助金额的资金用于公关推广、市场活动等,否则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于联想的此次大手笔,业界褒贬不一。有的说联想有远见、有魄力,也为中国企业争了光,有的说联想打肿脸充胖子,在玩烧钱游戏。到底是远见还是烧钱,一时还难下定论。不过中国企业不乏在体育营销中烧钱的例子。 忒有意思的是2004年的那场著名的“龙马之战”,七匹狼品牌耗费了400万元的赞助费成为皇马中国行的唯一指定服装赞助品牌,可在七匹狼的大幅广告中,皇马巨星身着的竟然是阿迪达斯的运动服——花大价钱为竞争对手做广告,一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前面说了这么些,当然不是否认体育营销的价值。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模式,体育营销的巨大魅力是有目共睹的,柯达、可口可乐、三星等优秀企业就从这座金矿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但由于认识的不足与执行上的偏差,体育营销在很多国内企业那里却变成了烧钱的游戏,烧得这些企业钻心一样的痛。 烧钱本不是初衷,从体育营销中淘金才是企业所想要的。那么,如何尽可能让体育营销避开烧钱的误区,而从中淘到黄灿灿的金子呢? 认识体育营销的风险性 看到一些国际企业在体育营销中取得诱人的回报,许多国内企业就错误地理解体育营销能轻易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其实这只是看到体育营销迷人的一面,正如其他营销一样,体育营销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并不是每个体育营销的参与者可以成功。据统计,在赞助亚特兰大奥运会的200多个企业中,大约只有25%的企业得到回报,有些企业只得到一些短期效益,有些企业甚至血本无归。赞助体育活动的风险还在于签订合同时,赞助方无法预知体育赛事能否主办成功,而接受赞助的一方也无法保证能否有效保障赞助商特有的权益不受侵犯。这些未知因素都直接影响到体育营销回报的多寡。 对于体育营销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企业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免事到临头手忙脚乱。 学会与体育“拉关系” 从产品属性上来讲,其实很多企业跟体育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仅仅是生硬地把企业、产品和体育拉关系,就只能是“强扭的瓜不甜”。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非相关企业选择体育营销呢?有些可能是因为盲目,有些则是从另外的层面找到一个好的结合点。如何将企业、产品、赛事巧妙地结合起来呢? 有时候不妨抛开产品属性,从品牌内涵中寻找与体育运动的相通的地方(万宝路赞助F1大赛,就找到了“豪放、激情”这样一个对接点),然后积极传播,让品牌和消费者藉体育运动产生共振,双方共同的焦点都放在了让人热血沸腾的运动上,把体育精神融入到品牌文化当中,并由此形成共鸣。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