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2-3年中国乳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整体状况及趋势 一)行业状况分析 2004 年乳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25亿元,同比增长30%,利润总额33.08 亿元,同比增长10.08%,自2001年以来利润总额增幅超过销售收入增幅的局面终结了。未来2-3年销售收入和销售量还将保持增长,只是销售额的增幅将进一步落后于销售量的增幅。 各地区乳品企业发展不均衡,销售收入最多的五省为内蒙古、河北、黑龙江、山东、上海;盈利总额最多的前五省为内蒙古、黑龙江、河北、广东、上海;销售利润率最高的五省为广东、广西、辽宁、上海、湖南。通过对产业的四个关键指标—销售量、销售额、费用额、利润所做的结构性分析发现—不同的产品对不同的指标贡献度不一样:对销量贡献大的是常温奶;对销售额增幅贡献最大的是常温奶以外的其他奶种;导致费用结构变化的因素比较复杂,如常温奶的费用集中在渠道促进政策等方面;对利润贡献最大的是酸奶和酸性含乳饮料。 2004 年全国鲜奶零售市场价格基本保持平稳。2004 年1-12 月,全国监测城市鲜奶的平均价格为2.13 元/500毫升,与2003 年同期2.10 元/500 毫升相比,有小幅上升,通过跟踪研究发现,这是企业被动适应成本上升所进行的单方面涨价,很多企业甚至都没有进行市场的梳理和准备,就匆匆在终端调整了价格,这种没有消费价值支撑的价格变动不会支持很久。果然进入2005年以来,特别是3月以后,乳业的价格战越来激烈,行业整体价格迅速拉低。据称这次是乳业市场近五年来最剧烈的一次价格战。覆盖范围涉及到各个主要消费区,尤其内地大部分企业、大部分产品都卷入了这场价格战,看走势还将一直延续到年底。价格战将使企业在2006年进一步强化产品结构,单方面的价格体系异动将进一步把企业引入亏损的死胡同。 2004年在液态奶市场,按照品种划分:有56%为白奶,27%为酸奶(含酸奶饮料),17%为花色奶。在包装形态上,约有67%为灭菌包装,约有9%为屋顶盒。根据国际市场酸奶或者含奶酸性饮料占整个乳品行业80%以上的现实,我们预计未来酸奶对产业贡献将快速上升,白奶的产量也会保持一定比例成长,但是其消费功能下降,而原料功能上升,酸奶将拉动消费结构的巨大改变,蒙牛的酸奶攻势快速的启动着这个乳品的子市场,随着含乳酸性饮料(如小洋人)在高中低端市场的快速放量,预计2006年中国乳品产业的竞争焦点将集中到酸性乳品上。而对抗的环节也将向上(品牌与传播方式和内容)和下(终端餐饮或者医院以及促销力度),由此,将对整个产业的投资秩序产生新的影响。 2004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乳品消费量为25.3千克/年,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不在量上而在产品结构上,正如上面所说的,产品品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企业或者投资主体应当看到增长的结构和具体品类,在企业价值衡量上应当屏弃销量至上的观念。2004年乳品四大家族的产业集中度已经达到45%以上,而2005年预计将突破52%,全国性企业靠品牌盈利模式逐步形成产能上的规模优势,整合趋势有变数但是主流方向不会发生逆转。2006年将进一步集中,这种靠上游产业紧密支持的产业,其控制能力是相对很牢固的,不象啤酒等产业可以出现中小啤酒厂的区域性复苏(2005年仅山东一省产能在1-5万吨之间的小啤酒厂就增加了10-15家左右),乳业未来的消费结构也不会出现象啤酒那样一个厂家可以生产1-8元的覆盖全消费群的情况,乳业未来市场的整合应当是分消费群的,所以在全国性企业进行品牌覆盖的时候,中小乳品厂家的出路不仅仅是销售组织和销售渠道的建设,而应当是包括两者在内的所有经营要素的协同与匹配,企业应当建立自己的战略协同中心,保证盈利能力不削弱,以产品差异化为创新宗旨,以市场销售为全面预算的龙头和协同核心,将生产、财务、供应链、渠道、人力、管理、传播、促销、经销商、终端、甚至采购等统统纳入年度战略计划(或称年度营销计划大纲)中。内部增效节约,外部强化信息分析和共享机制,同时通过渠道利益的合理分配以及附加服务强化区域控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高端品牌压力和消费市场增容不大的情况下,保证企业的两个生存根基不被阻断:现金流和利润率。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