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PK零售:太阳能产业的自我救赎 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果传给后世子孙无穷的智慧,但也成为灾祸的根源。一些民营企业因为不法手段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但也无法抹去历史的迹痕。正所谓成也原罪痛也原罪。太阳能产业也不例外,亦带着“原罪之身”来到这个世上。想想十几年前太阳能热水器不为人知,口甘舌燥地卖出一台就谢天谢地了。太阳能是一台台地卖出去了,太阳能企业是一点点地成长起来了,太阳能市场是慢慢地扩大了。但太阳能初期生态所带来的弊端反过来也正侵蚀着这个朝阳行业。一方面太阳能行业茁壮成长,一方面零售安装等问题所带来的后果正成为愈来愈沉重的包袱压在企业身上,成为困扰行业二次起飞的瓶颈。 一、 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原始成长反思。 在这里讲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原始反思,并非否定这个产业的蓬勃发展。有一个大前提是这个美丽的产业成功了,起飞了,对我国的环保节能事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因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品牌以及巨大的产销量在国际上已成为产业重镇。但也正因为爱之切切,才会思之深深。一个产业的原始成长不可避免地要有原始的不成熟,在初期阶段会有许多的不可认知的不完善。在此我们剖析一下,就是为了在“肯定——否定——再否定”中升华,在一个特定的阶段进行产业自救,启动产业发展的新里程。 1、 “三烂太阳能”触目惊心:烂架子、烂水箱、烂管子谓之“三烂太阳能”。在许多的楼顶上,我们可以看到横七竖八倒卧的太阳能支架,有的不能用了,有的支架锈迹斑斑说不上什么时候就坍塌。有的真空管断垣残臂有的氧化发白有的接口处流水潺潺。我们也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事故,因为太阳能热水器漏水淹了自家或者邻家的地面,屋里成了水漫金山。有的因为太阳能漏水结成了冰坨子,春天融化掉下来砸坏楼下的小轿车或者行人。几千家小企业,几千家手工作坊,正是产生“三烂太阳能”的源头。 2、 “随风倒太阳能”,吹落楼下: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物结合生硬。缺少管道预留,没有受力分析。缺少有效固定,草草拉上几根钢丝应付了事。有时刮场大风就刮了下来,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安装时不管楼面材料,硬蹲在楼顶上,时间一长风化雨淋引起屋面漏水。楼顶上太阳能长短高低各不同,为占好位置互相妨碍,参差不齐影响美观。 3、 “问题太阳能”售后无影踪:有的太阳能厂家是春出冬伏。春天时门面开张,冬天时就关门溜之乎也。夏秋天太阳能还算能用,但也是问题多多,今天上不去水,明天又漏水,三天两头需要维修。到了冬天冻住了不能用了,再打电话是空号,找厂家查无此厂。“问题太阳能三无产品”在太阳能一条街里面层出不穷。一年一个地方,一年一个牌子,一年一班人马,让你防不胜防。 4、 “手工太阳能”科技落后:太阳能热水器企业有上万家,其中图求品牌发展在协会加盟的有千余家,在工商局注册的约四千余家,其余五千多家就是敲敲打打的手工作坊。即使那四千家在册企业,也有多半以上的“八人小厂”和手工制作。手工作坊产品占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前店后厂,夫妻店也有,父子厂也有,三五个人就弄个牌子弄个厂。水箱、架子和管子一组装就是太阳能,把太阳能和水管一连接就安装完活儿。使用时用手扳上扳下,忽冷忽热,忽大忽小。上水时一等再等上不满,等上满了人又忘了。面广量大的手工太阳能缺少科技因素,智能化无从提起。既影响了使用,又影响了普及。 5、 “太阳能扒手”恶性竞争: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竞争不仅在于相互诋毁,而且因为产品安装在室外,也为一些无序竞争提供了条件。有的夜里到楼顶上搞破坏,把对手的太阳能搞坏改变消费者购买选择。有的干脆把对手太阳能偷走,逼得消费者不敢买其它牌子。还有的为争客户打得头破血流,在新建小区的现场卖场这种争夺尤其无序。 6、 “太阳能盲”无从甄选:太阳能是个新行业,广大消费者对太阳能了解还不是很多。有些常识不知道,有些观念就凭太阳能的直销员随便怎么说。所以基本上很多太阳能热水器购买者属于“太阳能盲”。信息不对称,社会大规模科普有待深入开展,无从选择品牌,容易受为利益驱逐的厂家误导并上当受骗。 7、 “麻烦太阳能”对电、燃气热水器争夺乏力:尽管太阳能比之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有着安全、节能等优势,但在很多人心目中太阳能还是低级产品的代名词,还是麻烦多多。购买安装麻烦,使用麻烦,售后服务麻烦,和邻里关系、物业管理有麻烦。所以许多人或由于习惯,或为了图省事,还是买了电和燃气热水器,太阳能与上述两类热水器的竞争还缺少真正的杀手锏。 8、 “太阳能品牌忧郁症”:区隔乏路,形象晋升困局:许多太阳能企业犯了“太阳能品牌忧郁症”,想做品牌不知道从哪里做起。做专卖店,做服务,做宣传,哪家企业都在做,很难进行品牌区隔。万家企业混战厮杀,每个企业都陷在了汪洋大海之中,企业个性难以突出,品牌形象晋升进入困局。 9、 城建部门“太阳能迷局”,爱恨交加:城建部门对太阳能热水器是“想说爱你不容易”。本来太阳能是个环保节能产品,但安装不统一,产品不统一,弄得楼顶上五彩缤纷高低错落,很是影响楼景和城市观瞻形象。不让用太阳能,政府就要被扣上不爱节能环保的帽子,还要受到新闻媒体的批评。像辽宁丹东就是如此,最后不得不撤回封杀令。一限,会限死,一放,会乱死。“太阳能迷局”让城建部门爱恨交加。 10、 节能产品“浪费大户”:太阳能产业上万家,所以产业离散性很强。原材料采购就得上万条路,采购同一个配件就得上万次。作为一个粗放型产业,在人、财、物方面造成了很大浪费。这种浪费最终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对消费者来说是高成本,对国家来说是资源不能有效地最大化利用,与节约型社会相悖。 11、 “太阳能西瓜”长大渐慢:产业小时大家不得不进行科普宣传,客观上培育了产业西瓜。产业大点了竞争多了,大家就乱哄哄急躁起来,没有了公共利益的产业传播,都把精力放在了突出自己的产品、品牌和企业上了。加之竞争无序,进入2001年以来,太阳能产业没有了过去的增长势头。产业营业额增长滞缓,在120亿元左右开始沉默。 12、 人员水平局限:除了少数几个国有研究所系转制和科技人员下海创业外,绝大多数太阳能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创业人员来路五花八门,起点一般都很低。经销商从业人员也非高学历、高财富阶层。从业人员素质影响到产业运营,也影响到了产业形象。有人说这是一个从农业到工业的直接途径。小产业新行业,现代化的家电人才不愿俯就,大资本的商家不愿经营。在产业诞生之初,人员的知识、素质层次较低,产业稍有发展即成局限。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