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像素多媒体手机将成狗年新“奶酪” 日前,万利达手机特意选择在世界问候日向它的全球代理商发出一个富有激情的关爱:你们喜欢高像素、高音质的手机吗?15款高像素的万利达歌王手机在原唱歌手的刺激而疯狂气氛中闪亮出场。自今年五六月份以来,诺基亚、NEC、索爱以及国产手机主流厂商联想、波导、夏新等相继发布了各自的多媒体手机战略,大部分的手机新兵也都瞄准了高像素的多媒体手机这一领域。在众多厂商的热炒和追捧下,以MP3、MP4播放器为技术代表的多媒体音乐手机正在以狂风扫落叶的速度席卷手机市场,成为继照相手机以来又一功能性改革的新潮流。 收获2005 这是必然的趋势还是一种错觉?德信无线总裁董德福认为:随着高像素摄像头成本的降低,播放器、内存量集成度越来越高电池容量的加大,高像素多媒体手机将成为换机群体的主力军。 到底谁会青睐高像素多媒体手机?赛诺市场研究公司为此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业调研。研究结果表明:有一定学历并具备稳定收入的阶层是最主要的消费群体。具体来说,也就是20岁至35岁的白领、学生、行政、商务人士以及广大的换机人群都会是热烈的追捧者。 北京迪信通总裁赵鹏宇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他经过对全国280个店面进行调查也发现:高像素多媒体手机是店面目前最敏感的卖点。“你这个手机能不能看电影呀?”消费者总爱追赶着时髦。目前,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手机卖场里,带有MP3、MP4播放器的多媒体手机大受青睐。 技术的改进加上集约化程度越来约高,高像素多媒体手机的均价从2004年第三季度的6000元一直降到目前的3000元内。从功能上,还可以划分为娱乐多媒体手机和商务多媒体手机两类。内置MP3与视频播放功能的多媒体手机市场在2005下半年进入快速成长期,一半以上的新国产品牌产品将内置MP3功能,国外品牌也将在1000~1500元价格段推出更多的MP3手机。随着价格的不断下调及各厂家、上游供应商的全力主推,预计多媒体手机的市场份额有望从今年六月份占比12%上升到2006年2月份的35%,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从目前的市场需求调查来看,多媒体手机在未来一到两年内仍将是手机市场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市场需求非常强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商务多媒体手机必将在继续保持目前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在2006年迎来发展新高潮。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厂商将投入大量新产品,摩托罗拉、诺基亚、索爱等国际厂商均先后表示绝大部分新产品将支持MP3功能。把影像、娱乐、多媒体作为产品战略的索爱,率先推出一系列多媒体手机,市场份额上升很快。国内主流厂商联想、夏新、波导、TCL等也先后发布多媒体手机战略,并迅速推出多款多媒体手机。 决战2006 随着多媒体手机的迅速普及、材料与软件成本的降低,平均价格有望降到2000元以下,多媒体手机将会在2006年作为主流机器、实惠的价格飞进更多的“寻常百姓家”。商务多媒体手机定位于商务人士,它拥有强大的商务功能,如蓝牙、Email收发、大容量电话本、记事本等。同时该类手机也集成了较强的影像与音乐功能。高像素摄像头与视频录放,内置MP3、大容量内存等。不过,定位高端商务人士的多是国际厂商的旗舰产品,价格较高,市场份额增长平缓。但从下半年开始,将会有更多2000~3000元产品上市,市场平稳增长。 娱乐多媒体手机定位于时尚娱乐青年。它具有突出的音乐、影像或游戏等多媒体娱乐功能。下半年开始,娱乐多媒体手机将在1500~3000元市场快速普及。众多大存储容量的高像素摄像手机、MP3音乐手机、电视手机将低价上市,市场将迅速增长。 参入者众多,谁会是真正的赢家?从技术方面分析,手机产品融合数码音乐及影像技术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影像手机的发展也依赖电池与存储技术的发展,德讯、英飞凌等上游供应商已经明确表态,将致力于提升相关配套技术的研发力度,成本有望进一步调低。索爱、多普达、CECT、万利达等基础较好者或有相关经验的厂商都将迎来特别的商机。目前国内多媒体手机市场份额尚不足10%,而且90%以上都被MOTO、索爱、三星、LG等国外厂家占领。万利达能否突出重围,赢得消费者的认可,是摆在新品牌面前的首要问题。目前的形势是,并不是说拥有了传统视听领域的技术优势就一定可以很好地应用于手机上。两个产业的融合才是关键。像Sony相机的拍照技术,就经历了超过600个工艺的改进才应用到索爱手机上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的品牌依然能笑傲多媒体手机市场,但随着价格的走低,也可能会拖垮国产的一些二三线手机厂商。另外,终端价格不宜拉得较低,消费者需要良好的品牌维护以及正规的销售渠道,有一个合理的价格支撑。如果能有幸把握手机趋势的脉搏,追求手机技术的成熟与嫁接,中国的老百姓就有福了。 中国3G市场进入导入期,但由于终端供应与相对较高的价格,国内市场规模依然很小。但高像素多媒体手机也许是一个好的侦察兵。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赛诺市场研究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分析师。联系电话:13802218854,电子邮件: tanyiguo@16.net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