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呼机还能“打”多久
在移动电话普及之前的1992年,购买一部移动电话对普通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当时购移动电话加入网费要3~5万元,而社会对移动电话的需求量则非常巨大。有需求就有市场,广州、沈阳、深圳等地区以及当时的香港,开通了一种类似移动电话的CT-2第二代无绳电话,能在市网的近距离范围内移动通话,购买这种电话的费用比当时的移动电话要低得多,一部只需要3~6千元。这种电话被赋予一个动听的名字——"天地通",俗称"二哥大"。"天地通"的确满足了部分普通人的需求,例如深圳在开通"天地通"之后的1993年,已发展用户近2万多户,而当时的移动电话用户也只有3万左右,由此可见当时"天地通"的吸引力。但时过境迁,广州、沈阳、深圳及香港等地的"天地通"相继结业,退出市场舞台。如今在深圳等地偶尔还能看到路边电线柱上破落的"天地通"招牌,似乎在诉说一段昔日的辉煌。 "天地通"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 1.信息时代的变化是以技术革新为主的变化,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可以催生一个新的市场,同时也能淘汰一个旧的市场; 2.信息时代技术更新的脚步加快,技术的市场寿命大大缩短,如"天地通"的市场寿命只有不到7年时间; 3.固守一项新技术所造就的市场,在信息时代是无法进步的; 4.一个企业的长久发展离不开对新技术动向的研究。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传呼市场。 传呼技术在世界上诞生已有50年的历史,但真正发展的时期,却是在80年代。这一时期世界发生了巨变,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同时也加快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的传呼技术引进是改革之后的1984年由上海率先实施的,几乎可以说中国的传呼技术是和世界同步进行的,但中国没有哪一家公司在引进后进行吸收,直到传呼技术已成昨日黄花才开始起步,在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有企业生产传呼机。 从技术角度来讲,传呼技术无疑已经落后了,数字移动电话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取代传呼技术。不仅是传呼技术被逐步取代,数字移动电话的发展势头大有超过有线电话的趋势,发达国家电话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移动电话,而有线电话则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连接互联网。 中国的传呼企业很少有对技术进行前瞻性研究的,业界人士总是幼稚地认为,中国有12亿人口,有很大的传呼市场。的确,按人口来讲,若全国传呼机普及率达l0%这一世界低水平,中国的传呼市场就有1.2亿以上用户。但发展有一个时间和技术问题。中国的传呼市场在近一两年内停止不前是很现实的,部分沿海城市已经表现出来,如珠海,传呼用户已经从27万以上下降到15万以下,其它城市也即将发生类似的情况。这是因为: l.数字移动电话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中国这一市场是各大移动电话公司所专注的,更低廉的手机及入网费巳经成为现实。 2.数字移动电话技术发展愈来愈科学,数字移动电话的功能愈来愈把传呼机的所有功能集于一身,并且有一些功能是传呼机所不能替代的,如自由收发EM等。也就是说,从功能上来讲,传呼机已完成了它被赋予的历史使命。 3.中国落后的农村市场对于传呼企业来说与其说是一个市场,不如说是一个梦想。众所周知,在一个电话未普及的农村市场谈论传呼机市场无疑是可笑的,农民不可能为了使用传呼机而跑到城镇去打电话。只有普及了电话的地区,传呼机才可能有市场。 4.广大农村市场完全有可能跳过有线电话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移动电话时代,也就是说,传呼机不可能在中国广大的农村有较大的市场。这是因为移动电话布网相对广大的农村来说是一种更经济的方式,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CDMA技术肯定会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中国的山地多,很多农村村镇非常分散,比如,一个乡村离县城有80公里,但只有几户人家,如果为了给他们装上电话,需要穿山越岭铺设80公里线路,是很不经济的方式,但如果采用CDMA技术,一个县城架设几个发射站就可以覆盖整个地区,非常经济。中国西藏电话的发展史说明了这一点,在西藏,移动电话的发展已超过了有线电话的发展。一个落后的地方完全有可能跳过一些不必要的发展阶段。 5.从香港的传呼业发展史和移动电话业发展史来看,在移动电话技术普及化之前,传呼机用户量远高于移动电话用户量。香港传呼机用户量在1996年曾达到270万用户,但随着移动电话的迅速普及,传呼机用户量一泻千里,到目前不足60万用户,而且还在以每月1.5万的数量流失。而移动电话用户量到1999年4月份,已发展到了300多万用户,平均每2个港人就有一个拥有移动电话。香港传呼业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中国传呼业的明天。 6.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传呼机已经不能为大公司如摩托罗拉等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他们也就不可能在此方面进行更大的投入。看一看他们近期的广告投放就会知道,已经很少看到传呼机的广告了。缺少了技术支持,传呼机还能"打"很久吗?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即将进入个人信息时代,双向多功能的移动通信技术才是发展方向,而作为单向沟通的传呼技术迟早要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传呼企业还是趁早准备好技术转型吧。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