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三四级市场上的东施效颦 中小企业的突围向来是企业老板、从业人员甚至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毕竟要从市场的追随者蜕变为挑战者乃至领导者,是必须靠差异化才可能取得实效的。而差异化并非顺手拈来,于是模仿成了中小企业的法宝,但成功往往依靠天时地利人和,在看似更加优秀的条件下,一些资源配置上的忽视往往导致结果南辕北辙,尽管你的战略方向并没有错误…… 八月流火,却丝毫比不上今美化妆品公司老板王总的焦灼。望着桌面上糟糕的销售报表,王总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这一次试验会如此失败?半年前,今美推出一系列产品决定打造品牌,然而几个月后市场告急。郁闷的是今美的操作并非盲目而为,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依然一败涂地。究竟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还是压根从一开始方向就出了偏差? 转型 和很多普通的化妆品公司一样,今美从事日化生产已经有很多年,也有几个属于自己的牌子,但由于没有广告,基本上都在全国一些大的批发市场自然销售。早年市场上除了宝洁这样的强势品牌以外,大多数像今美这样的公司都在三、四级市场上各自为营。然而这些年,像拉芳、好迪这样的本土企业通过广告迅速成为二线品牌的领导者。与此同时,效仿者蜂拥而至,但成功者有之,死伤者也众多。不可否认,当品牌企业崭露头角时,像今美这样的公司倍感市场的压力。曾经滋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迟早要被市场淘汰,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品牌。 但做品牌又谈何容易。以今美的实力,的确可以拿出一笔钱在电视上进行一番轰炸。问题是,今天的市场,是不是靠广告就能够撬开。纵观这几年的新品上市,哪个不是热热闹闹之后就销声匿迹。若是此番一搏没有收获的话,今美必将遭遇灭顶之灾,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可是要想发展,或者说还想生存,做品牌又只能是必然的选择。只是这种代价,今美能否承受?作为企业的负责人,王总忧心忡忡。 契机 踌躇之余,王总决定到市场上走一走。在湖南常德,他注意到,几乎城镇级的小型超市里到处摆放着一个叫“丝丽”的洗发水,而且在询问中得知,丝丽的销量也不错。更让王总意外的是,丝丽实际上就是自己工厂附近一家化妆品厂生产的。这家化妆品厂一直做专业美容产品,不知道什么时候做起了日化。王总还发现市场上每天有很多丝丽的送货车到超市送货,进一步的消息还有,丝丽的销量很不错,虽然时间不长,但俨然成为县城级的飘柔。 很明显,虽然没有广告,但由于直接服务于终端,加上避开了外资品牌优势巨大的一级市场,在三、四级市场精耕细作,是丝丽迅速崛起的关键所在。 王总暗自叫好。他意识到,今美完全可以如法炮制。 失败 虽然大致知道丝丽的操作,但要多了解一些详细情况才能保证万无一失。王总随后又派出几个业务员去打听丝丽的具体情况,几天后情报回来了。 原来丝丽是去年才出来的一个牌子,早期曾做过一个月的广告,后来在上海的洗涤交易会上招商,但无功而返。现在采用了一种“金车营销俱乐部”的形式,也就是说实行封闭式小区经销制,富裕地区以县镇为单位,一般地区以市为单位。公司给予签约经销商配专用的销货车,并每月提供适当费用,帮助经销商在经销区域内采取直供商铺的形式进行销售,缩短销售环节,将更多的利润空间留给经销商,并能维护好批发环节中的冲货现象。 说到底,王总觉得就是个渠道操作的问题,既然没有实力在空中诱导消费者,那就在终端进行拦截,舒蕾当年不就是这样成功的吗?只不过今天要把战场搬到更下面的地方来。 同时,王总还摸清了丝丽的招商政策。(见表) 金车营销俱乐部:
仔细分析,王总觉得初期丝丽的投入对经销商还是不错的,但具体到给经销商的供价看,应该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因为和一般产品比,丝丽的价格要高一些,所以在经销商一次打款中会产生出车的费用,而由于直接作用在终端,所以消弥了高价的负作用。 不过结合今美的情况,王总决定改变一下做法。毕竟单纯的模仿没有意义,只有超越才更有价值。 首先,王总决定不找经销商。一方面是现在今美的产品只是在批发市场流通,那些经销商是不可能走到下面的。由于旺季来临,再找经销商恐怕会耽误时机。如果自己操作,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些经销商不按规定操作,另外自己对市场的进展也心里有数。如此一来,送货车也不用了,只需要租就可以,这样下来,费用应该比较省。 不过,省了这些费用,王总决定在促销上加大工夫。王总制定的促销品额度都比丝丽高,因为要和别人竞争,就得在促销上更吸引人。(见下图,即上图中省略的部分,但同等额度赠品实际价值更高)
此外,通过比较,王总还发觉自己的产品包装比丝丽漂亮,每款同类产品的品种也多于丝丽,于是王总决定在价格上紧贴丝丽,甚至还要低五毛钱。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接下来,王总开始组织生产,并决定在湖南、江西、广西几个市场招聘业务人员,准备今年夏天打个大胜仗! 应该说开局还不错,出货量超出王总的想象,看来用这个方法还是正确的,王总仿佛看见了希望的曙光。然而不久新的问题又出来了,那就是费用很大。由于油价上涨,加上车辆限载,王总发现每个月的费用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接下来的几个月出货量又明显减少,而费用依旧高居不下。预想的销售热潮没有出现,反而因为销量的持续低迷让王总措手不及。几个地区的情况相似,业务员也束手无策,这让王总异常恼火。而另一边,丝丽的销售依然如火如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样的产品,包装也漂亮,价格也不高,促销力度也大,怎么就是卖不好?是质量不行?王总知道自己产品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是人员不行?王总也曾观察过业务员推销,不是不卖力。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王总百思不得其解。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