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营销和健康产业 “系统营销”是本人以笔名何宗松在《销售与市场》99年第七期卷首提出的营销理念,健康产业的概念则是基于多年对中国健康相关行业的关注,与时俱进地在此提出的中国健康产业的设想。 系统营销虽然只是营销的理念,但广义的营销概念则可以含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广义上说“系统营销就是指在现代市场条件下从全局出发系统地做出科学解决方案的理念”。对企业而言,“系统营销理念”是指企业必须树立和遵循长远的全局观念,从建立之初,就必须从组织结构、管理机制和运营方式等各个层面,优选、量化地处理好企业、顾客、社会的三者关系并贯彻始终。从整个行业看,其中包含许多企事业单位,也包含在整个产业链中生存的许许多多分工不同的个人,如果所有的单位和个人都能按系统营销的理念处理好自身主体、客体和社会的利益关系,那么整个产业将会和谐健康地发展。根据笔者二十多年对中国健康相关产业发展和现状的关注,发现无论是医疗卫生企事业、医药工商业还是其他相关行业内部,违背系统营销理念的事例有很多,现在已经到了不仅威胁个体生存发展,而且到了严重危及国家和谐发展的地步。这是国家领导和各界有识之士不愿看到的现实,各方都在想办法扭转这可怕的局面,但由于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不是一日阳光普照就可以解决所有的事,何况还有许多阳光照不到的阴暗角落?那么笔者有什么高见吗?高见不敢说,还是先全面分析各方观点,再看看能否应用系统营销的理念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下本文就先列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然后再进行分析吧! 观点一、看病难、看病贵是过度医疗造成的。过度医疗是当前医疗界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它危害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后果。过度医疗既有技术水平问题又有利益驱动的医德问题。大型诊疗设备的无指征应用,无休止高价位滥用药,为病人增加了超倍数的负担。医药市场的混乱,药品回扣,为过度医疗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该观点认为的解决的办法是:“医疗及药品市场的整顿应落在实处,彻底清除出厂到临床的中间环节,真正为百姓办件好事。” 观点二、为什么会出现过度医疗呢?根据卫生局的任务,现在几乎每家医院都会给科室下指标,科室又落实到个人,如果完不成指标,医生就会连工资都拿不到,一个在基层工作两年的医生如是说:“刚工作的时候我的想法就是让患者用最少的钱看好自己的病,可是结果呢?月底我没有完成任务,连工资都没保住(我的工资是1100+元,才领到700元)!!!我也要生活,有了家庭,还要赡养父母,经常像这样保不住工资,行吗?很明显是不行的,慢慢的我也学会了给病人开贵药,开大处方。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很无耻,但我有什么办法呢?有人说医疗界开大处方、吃回扣的只是极少数败类,这完全是外行讲的话。有哪个医生敢拍着自己的胸膛说自己没有开过大处方,没有吃过回扣?恐怕没有吧!”持有此观点的医生认为“不从根本上解决医生的待遇问题,让医生没有后顾之忧,解决看病难看并贵就是一句空话。” 观点三、医改谁来改?一个全院职工普遍认为不称职的院长当了10几年,政绩没有一点,债务倒翻了好几番,(从几十万到400多万),职工的奖金从几百元到每月倒向单位交钱,门诊住院病人从几千人次每年到每月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门诊病人,钱都用到哪里去了呢?有几年,年年要去上海考察,大前年四川上海跑腻了,去新马泰逛了逛,去年胆子跑大了路子跑顺了,去美国看了看,费用当然回来报销了,业务自然没人管了,这不算什么,自己住的商品房也用单位的钱卖了,自己当然也要象征性的给一点,(九牛一毛),自己吃饭当然也回单位报销了,谁叫她妹妹是开酒店的呢!不过不管卫生局还是市里的领导非常器重她,逢年过节他们的好处费过节费都是要通过她从单位卡一点给的,损公肥私很自然的,每次年终总结到我们单位的领导是最多的,不去其他单位(没搞头),来我们这里,多则1000少则几百,拿公家的钱搞自己的关系,多爽!难怪领导训斥职工说:“单位搞不好你们自己倒霉,领导调走了换个地方还当领导,那是组织上的考虑!你们这些职工还不晓得天高地厚!”说的也挺实在!单位设个小金库,想买手机就买手机,掉了又买,掉了又买,用旧了卖给收二手货也说掉了,想借钱给谁就借钱给谁,财务那里报不了的帐就在小金库开支。此观点认为:“国家如果让这样的院长来医改,投入多少钱如何医改也解决不了医院投入不足,医生待遇不够的局面。” 观点四、市场化非医改方向。从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和民众的呼声来看,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已成为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两块绊脚石。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出现在大医院。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60%至70%都属于基层医院能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本观点认为:“要解决医疗服务领域这两个深层次难题,主要靠政府发挥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责,进行宏观调控、引进竞争、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而不是放任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观点五、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背离初衷。药品集中招标的初衷,是要降低药价,让利患者。但是医院药价越来越高,根据卫生部统计近8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2003年与2000年相比,卫生部门管理的医院院均诊疗人数下降4.7%,但院均收入却增长了69.9%。几块钱一针的低价、高效、毒副作用小的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钠等普通抗菌素,几乎在大医院绝迹。各大医院使用的抗菌素,90%以上是40-100多元钱一针。普通病患难以承受高昂的药价负担,何况下岗工人、贫困群体?这正是推行药品集中采购招标以后出现的弊端,究其原因它在医院和厂商之间多了一个新技术暗箱(尽管有时会冠以公开招标之名,但增加的环节却成了滋生腐败的新源头)。这一观点认为:国家为了遏制药价虚高、拿回扣等医疗腐败问题,相应出台了药品集中招标制度,但从目前运行的状况来看,最终的结果已经远远背离了初衷。药品集中招标制度,正是导致药价降不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药品招标制度,在药品生产企业和医院之间人为增加了许多中间环节”,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过程中,作为中介机构的招标公司本身就要收取各种费用,而招标公司又规定药厂不可参与投标,药品经销商参与投标,就使药品的流通白白增加了4、5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扣下一层利润,药价怎么可能真正地降下来? 观点六、医改不成功,不能简单归罪于市场化。医改的不成功,恰恰是因为对于市场化的理解不深不透所致。市场手段也是具有局限性的,其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幻想通过市场手段可以解决一切医患矛盾和问题,这肯定是行不通的。现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医疗体制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在进行过程中,利益集团在暴利驱使下,将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垄断、全垄断,逐渐演变成为了为利益集团服务的小垄断,局部垄断。知情权是市场化手段优越性的首要保障,医改忽视了信息不对称,漠视市场终端消费者的知情权,走的是"伪市场化"道路,医改逐渐走向了歧途。此观点认为:类似医疗卫生、教育等等这些社会公共品的市场化,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使用,是必须要有一个大的前提的,才能消除完全市场化带来的弊端和危害,这个前提条件就是政府有效科学的管制和规范。医改的前提,是要分清楚,哪些事该政府做,哪些事该交给市场。政府担当着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重责, 医改不能走全局市场化的道路,只能在局部或者某些环节市场化,公共资源一定需要计划。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