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的精神和职业经理人的使命 我一直对使用“职业经理人”这个名词非常谨慎。在这个名词畅销之后,似乎但凡打工的只要有个职位的,都喜欢用“职业经理人”来美化一下自己。 职业一词一说起源于西方卡尔文教派“天职”的思想,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词。打个比方,西方如果也有谥号这个制度的话,“职业”相信是一个能让很多劳累了一辈子的人死而瞑目的词。各行各业、各职各岗的人职业、专业、敬业,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往大处讲,其实是西方企业竞争力、整个国家竞争力最牢固的微观基础。 士的精神 其实中国自古也有“职业经理人”一说,不过这个词的表达是“士”。从士的产生上来说,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王官失守,一部分接受过礼乐教化的贵族没落了,由贵族而沦为只保留贵族之名而无贵族之实的士民;另一方面,私人办学兴起,不少庶民甚至是野人、贱人有了接受礼乐教化的机会,由庶民转变为士。子贡曾问孔子:“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孔子的回答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在孔子的心目中,士的上品是内圣外王兼备的人才,既能对自己的行为怀羞耻之心,又不负重托,能担当一方重任的人。 孟子则进一步完善了孔子的思想。孟子说过,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总的来说,儒家所认为的“士”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并且,仁和道义是士的基本品格。士并不是生产资料的拥有者,而是“知识劳动者”――这是彼得·德鲁克的语言。士是无恒产的,所以他们并不代表经济势力。但是孟子说“无恒产者而有恒心者,唯士为能。”究其原因,正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因为士具有独立不倚的人格,坚强、果敢的品质,因为在他们身上,负有重大的历史使命和落实这一使命所必须的艰难崎岖的人生历程。 对皇帝而言,士就是早期的职业经理人,或者是期望成为职业经理人的人。士一旦踏上仕途,就算是有了一个职业的平台。而为官的士,他就必须要在“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基础上加上忠君。但从本质上讲,士的价值观还是以“天地君亲师”作为排序的,对君权的忠诚是必须在符合道义的基础上的,也就是“天地”。 每个皇朝更替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一帮平时受气的迂腐知识分子忽然成了杀身成仁之士。宋代,有陆游、辛弃疾之流,他们从文人变成了抗金的义士;明代,南明小朝廷和皇亲贵族早已溜之大吉,顾炎武之流的文人还在那里拼死抗争;清代,谭嗣同完全可以溜到海外,但是却选择以自己的死来唤醒国人的方式。 这些士难道都只是为了忠君?或者说是受了朝廷的什么恩惠?我看并非如此,南宋的小朝廷没有给他们什么恩惠,南明也没有。但是为什么每到紧要关头,出头的都是这些士而不是皇亲国戚呢?报恩不是一种好的解释,我想最好的解释,还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士的精神。 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一直是士的精神,清入关之后,遇到最顽强的抵抗不是明朝的军队,而是江南士人集结的抗清武装。这种士的精神,他们并不会因为皇帝的昏庸、朝廷的腐败而消失,他们并不完全是建立在忠君的立场上的,士的精神在于捍卫文化所赋予一个知识分子的维护传统的精神力量,在于不向政治势力屈服,在于捍卫自己的精神信仰。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