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经销到直销:S企业渠道变革 陷入激烈竞争中的各行企业,都发现其竞争手段越来越单一,市场空间越来越狭窄。本来还可以苟延残喘的三四级市场,如今已经有众多的巨型战舰进入,无论是网络还是终端都是越来越拥挤。渠道扁平化和直销(产品直接从厂家到客户),就成为所有人的救命稻草。但变革除了面临竞争对手的堵截,其内部的秩序与平稳过渡更重要,换句话说,大家的竞争雷同时,区别就只在于看谁会先犯错误自杀。 以下就某工业企业销售渠道由代理到直销的转变,进行分析总结。本文不会对变化过程进行详细描述,而是讲述是哪些行为对结果产生了有效的影响,这样读者通过换位思考,更具有价值。同时本文也不是仅仅描写“渠道”变化,因为单独的渠道变化,而其他政策变动跟不上的话,渠道动荡会给企业带来灾难,如家电行业乐华公司在2002年遭遇的那样。 在此将该企业简称S公司,隶属于某集团销售中心,销售B产品,所在市场简称L市。 主要市场特征 1、市场竞争手段仍然以价格战为主。 ①价格始终是最敏感、最重要的竞争因素之一。 ②激烈竞争造成。 ③对于技术含量、附加值低的商品,竞争手段往往单一,导致降价力度的大小要高于竞争手段多样性。 ④出台价格策略对于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 ⑤变相降价手段趋多样化。 2、低端产品占市场主流。再多的企业、再多的品牌,取胜对手的归根到底仍旧是低价格。 3、对销售终端网点的控制难度很大。 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大、单一网点的市场空间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网络布局分散而不均匀,城区网点比较集中而乡村网点相隔甚远,市场管理及信息反馈在准确性、及时性等方面存在不足,这极大影响了销售公司对终端的控制能力。 4、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 5、市场竞争不规范,影响因素有: ①对手市场竞争手段灵活: ②市场竞争,由人际关系到制度取胜。 以非正常市场开拓手段对正常市场秩序造成的破坏,在长远发展过程中,又会制约自身市场的拓展。 ③内部管理不善。政策执行出现偏差,也许过错不在于政策本身或者执行人员身上,而是执行过程中的执法尺度不一。 变革过程 S公司在L市的市场运作始于2001年,形式为办事处,市场开拓手段是发展经销商,依靠经销商网络资源与资金来开拓市场,管理手段是完成协议签订任务,给与季度返利,最高者年返利可达10万元。 业务操作办法是:销售人员负责发展经销商、建立销售网络、项目洽谈、管理市场、协调发货等工作;薪酬模式是提成制,无底薪,根据所管辖经销商的销量确定提成比例,年终和劳动竞赛时成绩突出者会有相应的奖励。 人员的管理属于命令式、粗放式,主要是基于一种强力的企业文化,而非效率和效益目标。 2002年在L市部分区域市场开始启动,2003年销售网络初具轮廓、知名度开始上升,借生产线在当地投产的机会,开始渠道改革; 2004年初开始组织结构变动:办事处升格为销售公司,拥有二次分配权,在下县建立分公司,负责完成所在市场的任务分解,市场划分非常细因此力度也较大,但分公司的管理职能要大于销售职能; 04年3月取消了中间商政策,执行企业经业务员到客户的“直销”模式,主要为了达到以下目的: 1、取消了中间环节,加强对市场终端的掌控力度,同时规范市场,避免无序竞争造成混乱局面。 2、将给经销商的返利,转化为给客户让利,从而增加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3、取消返利,减少企业负担的成本。 渠道变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2003年销量为20万吨,2004年增加到82万吨,同比增长400%。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