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三维透视 > 中国小姐推销多伦多

中国小姐推销多伦多


《销售与市场》1994年第一期, 2000-08-03, 作者: 陈颐, 访问人数: 2534


  人生有许多经历是令人终生难忘的。我曾在国外当过一个月的推销员,每当我向朋友们讲起那段经历时,他们总是说:“这太值得写给国内的人看看了。”是的,在新奇、梦幻和高楼大厦的背后,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寻找工作  

  1988年夏天,我在加拿大完成了学业,准备在多伦多这个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找份工作。在国外找工作最好的办法是查报纸广告。我不打算去餐馆打工,也不喜欢去当保姆,我寻找着能发挥自己特长,又能锻炼英语口语的工作。  

  我在广告版里发现一条信息:“本出版公司欲招聘推销员数名,不需经验,公司负责培训,每小时6.5加元,外加佣金,有意者请电话联系。”“这活儿我想试试。”我跳起来背着书包就要出门。房东拦住我说:“你这身打扮怎么行,面试是最重要的第一关。尤其是女人,一定要穿裙子,还要化妆,在国外公司里尤其重视人的衣着打扮。因为它代表的不仅是你个人的形象,也是公司的形象。”房东推开他家的衣柜说:“先选一件最漂亮的,只要通过这一关再说。”我选了一套很素雅的衣裙,略加打扮后,勇敢地向公司走去。  

  面试的房间里挤满了人,大都是年轻小伙子,一个个西装笔挺,系着鲜艳的领带。我想象着他们在学校时穿牛仔裤、 T恤衫的模祥,一旦走上社会,马上变得一本正经,可见面试多么可怕。我又想起进门时女秘书花枝招展的打扮和鲜红的嘴唇,心里嘀咕,凭我这身打扮,这次怕是没戏了。  

  招工老板个子不高,一脸神气,不断地从房间里“提人”,我心里很紧张。当房间里只剩下两个人时,我按捺不住嚷了起来:“为什么不叫我,你们不能这样耽误我的时间!”老板很平静地说:“不要着急,下一个就是你。”  

  我最后一个走进那间“审问室”气呼呼地抱怨:“你们国家是女士优先,为什么偏偏最后一个才叫我?”老板的话令我很吃惊:“你明天就来上班,先培训三天,没有工钱。”我怀疑自己的耳朵:“什么?你为什么不问我问题?”老板笑了笑说:“我是干这一行的,专门跟人打交道。我一眼就能看出谁能干。我还从未见过像你这样厉害的亚洲女人呢。”噢,原来如此!  

二、参加培训  

  这家公司叫麦克米兰,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大出版公司,至今已有120年历史,在全球33个国家设有89家分公司。  

  我的任务是负责推销一套幼儿读物和通俗百科全书。作为第一步,我们这些初涉此道的新手被分为几组,人手一份推销口诀稿。老板要求我们尽快掌握,融会贯通。这份推销口诀稿是由公司专家们组成的智囊团精心研究搞出来的,适用于不同国家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顾客,对推销中可能碰到的几乎所有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无论在哪个国家和哪个地区,该公司的推销员一律要按这套口诀推销,自己随意增添内容则按违犯公司规定解雇。  

  老板告诉我们说,推销是产品的最后一道工序,再好的产品没有推销员就卖不出去。而一个推销员要取得成功,就必须遵守公司的制度。因此,我们这些推销员必须将这40分钟的口诀烂热于心,甚至连微笑都要从头学起。“推销员是特殊的人,他的工作是面对面、心对心的挑战。”老板这句话总是在我耳边响起,这是一句人生格言,岂止是推销员,我们每一个人每天不都是在面对着心与心的挑战中生存吗?  

  我们每天的培训都要练习和顾客握手。两个人面对面站直,听老板喊出口令:“抬头,挺胸,伸出手,目光向前,看着对方的眼睛,说:‘您好,见到您很高兴。’”老板还常常亲自做示范。老板的手握得坚定、有力,眼中自信的神情能把人震一个跟头。  

  我不断学习着新东西,但我仍然很发怵对着全组人做表演,嘴里、边讲,手里还要按顺序变换着那些色彩鲜艳、造型别致的广告宣传画。老板总是不停地提醒我:“一个专业推销员要一年1700个小时盯着顾客的眼睛。面带徽笑,使劲地笑,不行,再使劲。”我感觉自己的嘴角快咧到耳朵根了。让我盯着那些眼窝深深的蓝眼睛、高鼻子的外国人,嘴里讲着他们的语言,心里总是发慌。“热情,没有热情就没有销售。”办公室里的这条醒目标语和墙上几百张写着钱数的支票提醒我:微笑是和成功联系在一起的。  

  三天的培训还真有效,我感到自己的嘴皮练薄了,眼睛练直了。在路上、车里见到人,也恨不得伸出手去问候一句:“您好,见到您很高兴。”每天晚上,我给房东一家展示白天学的内容,整个进入了一种痴迷状态。  

  我们在培训中学习的推销三原则是:了解自己的产品,信赖自己的产品,热情推销自己的产品。老板还要我们牢牢记住,我们推销员不是沿街叫卖的小贩,我们有自己的价值,我们推销的不仅是产品,而且是新的观念。  

  培训结束后,老板又挨个与我们谈话。这次他第一个叫我,告诉我说,公司每次招收20%的应试者,培训后再涮掉5%。由于我训练刻苦,上路很快,被认为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推销员。老板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明天你就跟我去推销,好好干,我要把你培养成一个顶呱呱的推销员。”  

三、学会敲门  

  西方人把家看成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隐私场所。他们很少像中国人那样串门,拜访他人也要事先打电话约定时间。许多人家对推销员很讨厌,门上甚至写上一行字:“不要推销员。”  

  第一次去推销是在晚上7点钟。老板带我来到一幢22层的公寓大楼。在加拿大,有钱人住在郊外的两层小洋房里,只有新移民和穷人才住公寓楼,我不明白老板为何选择这种地方让我推销。我们的推销活动从最高一层开始,从最尽头的门敲起。站在紧闭的大门前,我感到一股冷气从脚窜到头。我别无选择,只有咬咬牙,深吸一口气,按照中国习惯,轻轻地敲了敲门。我侧耳细听,房间里传出音乐声,没人来开门。我再敲,仍无反应。我抬头看看老板,一脸的无奈。老板毫不犹豫地走到门前,握起拳头,冲着门板重重地敲起来,咚、咚、咚,“有力度,有节奏。你哪是敲门,简直是小猫在抓门。”他大声喝道,“只有像我这样敲才能告诉里面的人:快开门,我给你们带来好运气了。” ’ 

  果然奏效,门里传出喝问:“谁,干什么的,我不感兴趣。”这家人显然对推销员厌烦透了。我们挨门敲过去,受到的冷遇大至如此,有些人家出于好奇,还会开个门缝瞧一瞧,但不会忘记开门前先挂上门链。他们从门缝里露出的那种神情,我至今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冷漠,憎恶,刺人心腑。  

  我们到处碰壁,但老板那自信的神情始终不改。我不由得问:“他们为什么讨厌我们?”老板安慰我说:“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上,没有人会让你轻轻松松过日子。尽管如此,当你面对顾客时,仍要面带微笑。因为我们是推销员,因为这是迎接挑战,因为你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给人留下第一印象了。“可我心里很难受,为他们,也为我自己。”“慢慢你就会习惯的。时间长了,看着这些哭丧的脸,你会感到很可笑。推销总是和被拒绝联在一起的,学会接受拒绝。别人拒绝你,并不意味着你不是一个出色的推销员。今天被拒绝,明天还要努力,只要一星期能推销出去两套书,我们就赚钱了。”他的手指在空中潇洒地打了个响,那架势好像几百张票子已经抓到了手里。  

  三天后,老板放我“单飞”,他认为我已经可以独立推销了。我不断敲门,一次次吃着闭门羹。慢慢地,敲门也变成了一种自得其乐的游戏。我有时用四个指头合起来敲,有时用两个巴掌轮流敲,有时干脆就用拳头砸。听着那“砰砰、啪啪”的响声,我不再寂寞。  

四、进门推销  

  我每天上午九点准时到达办公室,继续培训。每个人将前一天在推销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同事们交流,获取经验。下午三点,我们便“杀”向不同的推销点,开始一番紧张的“战斗”。这是一场有声有色的“战斗”,不干这行便体会不到它的滋味。  

  人们普遍认为,推销员最会缠人,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其实,推销员从不做无谓的推销,而善于从每个家庭的室内陈设、气氛,以及顾客的表情中把握推销时机。老板反复告诫我们,在几种情况下不做推销:夫妻俩缺一不做;两口子吵架不做;孩子哭闹不做;一家人吃饭会客不做。因为我们的时间是宝贵的,要找到合适的顾客才能施展我们的推销技巧。我牢记住一条原则:敲门的次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敲谁的门,如何去敲以及何时去敲。  

  我摸熟了敲门的门道,也练出了一口地道的加拿大英语,不时还能在门口和顾客开几句玩笑,幽默一下,缓解顾客的敌意。推销口诀的第一句是向顾客问“您好”。有些人会皱着眉头说:“不好。”我于是向他微笑说:“这样好的天气怎么会不愉快呢?祝您愉快,再见。”有的顾客说:“我没有时间,不感兴趣。”我便说:“谢谢您节省了我的时间,悠着点儿,注意身体,别太累了,再见。”这样的推销员自然会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人向我敞开大门,请我施展一下我的推销术。  

  我终于迈进了外国人紧闭的大门。老板教我如何讨顾客欢心的其中一点,是夸赞女主人房间布置得漂亮,男主人点子出得好,还不能忘记说孩子是多么聪明的恭维话。因为在最后决定付款买书时,一家大小都有发言权,一个也不能得罪。好在外国人从来不讲“哪里,弄不好瞎弄”之类的违心谦虚话,而总是很得意地接茬炫耀一番,有的女主人干脆领我参观整个套房。这样一来,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  

  我使出浑身解数,不厌其烦地宣传我们这套丛书的优点。我有时坐着,有时站着,讲得眉飞色舞。因为我清楚,这个机会来之不易,略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因为每一次成功意味着5%的佣金。我相信,我的一套推销表演是出色的,每家人都认真听我的讲解,还不断向我提出各种有关孩子教育的问题。好在我有公司准备好的标准答案,可以应付自如。  

  终于,我们谈到了最核心的问题,也就是书的价格。我们这套丛书定价1779加元,但可分期付款,十年付清。为了不让顾客感到数目太大,我总要列出一个单子,这样对他们说:买这套书,每个家庭一天只需花4毛钱,一个月12元,而街上喝杯咖啡就要6毛钱,饭店里吃顿饭还要20多元。到了年底,你只要向公司交177.90元就行了,这不过是一个四口之家一个月的伙食费,而一个工人每月工资是2000多元呢。这么从小到大,化整为零地七算八算,使得顾客还挺感兴趣,但他们最后给我的话都是:“你讲得很好,我们全家人考虑一下再找你们。”我不知道这是外国人的客气,还是他们后来真给公司打电话了,反正我一直没有收到过任何佣金。  

五、伺候“上帝”  

  干推销这一行,进门难,出门也不易。可是我们的推销口诀只教给我们勇往直前,没有告诉我们在推销无望时离去。再说,好不容易敲开一扇门,总得喘口气,歇歇脚,怎么能轻易拔腿就走呢?  

  老板为此好训我一顿,他认为我是在找理由偷懒。他说:“你知道吗?你每敲一家门,我就要付给你5毛钱,这钱不是白给的。离开是我们推销工作的一部分,如果发现这户人家不合适,你就没有理由再留下来,浪费时间。”我很委屈:“那我也不能刚进门转身就说‘拜拜’呀,这让人多不好意思。”老板急了,冲着我说:“你一定要记住,你是在谈生意,不是聊家常。你的任务就是找到关键的顾客,这批人在市场上只占20%,但他们却会影响80%的顾客。通过他们的口头宣传,可以省去我们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它的威力大大超过电视、报纸广告,这20%的顾客才是我们的 ‘上帝’。”  

  麦克米兰公司在多伦多设立分公司,一来看中它的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看中每年大批涌进的移民。这些从世界各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的移民,在多伦多建起了唐人街、意大利人街、朝鲜人街、犹太人街。他们勤奋工作,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儿女们将来当律师、银行家、医生。这部分人最舍得为教育投资,但他们的脑筋也最古板,要让他们改变观念,比让他们掏钱还要难。  

六、零的记录  

  每天早晨,我都要站在穿衣镜前对自己说:“真见鬼,我今天怎么这么好,以后还会更好的。”(这也是培训内容之一)。我充满信心地离开家门,走进别人的家门,重复着说过千百遍的话。  

  老板常对我讲:“干推销是最富于刺激性的职业,在这个疯狂的世界,只有具备疯狂思想的人才能与众不同,发财致富。一个专业推销员的月薪应该是37000元。”我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多听了一个零,但现实确实如此。许多腰缠万贯的大老板都是从干推销起家的,他们总喜欢炫耀自己的推销经历,并以有雄辩口才和交际能力而自豪。我身边的同事也不乏成功的事例。和我一起接受培训的几个新手几乎都卖出了成套的书并得到了佣金。然而,我的推销成绩始终是零。  

  我找到老板,请他给我分析总是失败的原因。老板说我性子太急,还说我对顾客瞒唠叨过头。他说:“当一个好推销员要有恒心和耐心,知道掌握分寸,搞清楚什么时候讲得过头,什么时候又讲得不够。不要过分地向顾客显示你的才华,那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推销的另一个秘诀就是使用80%的耳朵,20%的嘴巴,上帝给了我们两个耳朵。却只给了一个嘴巴,就是这个道理。你要给顾客提问的机会和思考的时间。推销和搞科学一样,都需要时间和动脑筋。”  

  我仔细琢磨老板的话,对着镜子练习推销口诀,看那一招一式还有什么可改进之处。我明白,我来自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文化历史背景也不同,要做好推销,就必须入乡随俗,按当地的规矩办事。假日里,我没有去海边、公园散步、游玩,而是去百货公司“偷艺”。电器部是我常去的地方,柜台上几百台款式各异的电器产品耀人眼目,任人挑选。那些推销员看似无所谓站在一旁不动声色,可是一旦瞅准了谁有可能购买商品,便会走过来微笑地向你介绍产品的性能。那派头是如此潇洒自然,令我羡慕不已。  

  我向老板申请去富人区推销,这样成功的机会可能会多一些。老板对此不以为然,他告诉我,他曾遇到过一个中国人,那是一位刚从大陆来的工程师,一句英文不懂,但看了看公司的宣传广告,便痛痛快快交了钱。他让孩子把他的话翻译给老板:“好书我都买,我孩子将来一定会给我赚回来的。”老板说:“瞧,这就是你要找的关键顾客,他们是我们潜在的市场。不要害怕失败,推销员和运动员一样,面临的不是成功便是失败。关键要保持信心,坚持不懈地干下去。这样,失败就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成为取得成功的动力。”  

  有一次,我的推销对象正好是以前曾干过推销员的同行。这位戴着金丝眼镜,有着学者风度的老推销员对我说:“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得出,你的推销成绩还是个零。”“是的,先生”,我答道,“我恐怕永远也推销不出去一本书。您说这是为什么。”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的同行是个滑稽的家伙,每次出去推销,胸前总是接着写有“百科全书”宇样的纸板。他在每家门口像练唱歌一样亮开嗓子:“大百科全书,谁买?”就这样,他每周竟能推销出去两套书。老推销员对我说:“在这个社会,人们喜欢可笑的事情、可笑的人。你这样认认真真地推销,不会逗人发笑,自然不会有人买你的书了。” 、  

  我久久地思索着他的话,拿出平时化妆用的小镜子试着挤出滑稽的笑容,镜中的我竟比哭还难看。我真想对着那些来去匆匆的过路客,用中文大喊一声:“卖书喽!”  

  我最终也没有卖出一套书,但我从这推销员的生活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  

我已不再干推销工作了,但这一切,将使我终生受用。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4篇)
*中国小姐:走的路多没踩死草 (2000-08-14, 《销售与市场》1994年第四期,作者:陈林)
*当头棒喝忆推销 (2000-08-03, 《销售与市场》1995年第一期,作者:陈晓嵩)
*跨越推销障碍 (2000-07-05, 《销售与市场》1996年第二期,作者:黎辉)
*推销感悟二则 (2000-06-29, 《销售与市场》1998年第五期,作者:薛宝峰)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3 0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