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农村发展新机遇,阔步挺进乡村大市场 近两年,中国政府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议: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政府将积极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取消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税,每年为农民节省200多亿元。同一天下午,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在京闭幕,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三个高于”原则: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 另外,从2005年开始,政府在全国开始推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在试点区域内培育出25万家左右连锁经营的“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逐步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从以上可以看出,政府提高农民收入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因此,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新农村建设即将开始,农民的收入水平将不断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况,我们作为快速消费品行业,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农村市场的特点: 一、农村市场的特点 1、农村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13亿人口中,农村9亿多人,占全国人口的72%,所以说,农村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 2、农村市场区域性强。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地形地貌特点复杂,造成南北消费水平与消费习惯有较大的差异。 3、消费群体文化水平比较低。中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文化水平也比较低。 4、消费群体收入水平较低。由于农业落后,造成农民收入水平较低,造成农村消费注重价格、注重实惠的特点。 5、广告宣传平台较少。农村经济的落后,交通、信息闭塞,报刊杂志在农村相对较少,电脑网络基本没有普及,主要接触的媒体是电视。 6、农村物流较落后。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的交通不发达。乡村终端店主要靠乡镇批发辐射为主。 7、农村终端产品主要以日用品为主,且产品大多为当地小品牌,大品牌相对较少。而且终端网点较分散(特别是西部地区和山区)。 二、开发农村市场注意事项 从上面可以看出,得到国家种粮补贴政策的农民各粮积极性会不断增加,收入也会不断提高,因此,目前农村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这对广大快速消费品厂家来讲,是历史给予的又一次机会,如果我们能积极有效的对农村市场进行开发,定能为企业今后的持续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我认为,开发农村市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对农村市场进行调查分类:因为各个区域的农村市场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各区域市场的运作方法也不尽相同。如运作城市近郊乡镇与远郊乡镇就不相同;运作南部、中部和西部的农村市场不相同;运作山区和平原的农村不相同。 2、产品开发方面:价格便宜,实惠;包装大气,喜庆;看起来物有所值。产品的保质期要长,存储条件宽松。 3、物流渠道方面:要依托批发网络进行辐射,这样做一来节省费用,二来能有效提高送货效率。农村的进货渠道一般有三种:终端到乡镇批发部或县城批发部提货;由乡镇批发部送货上门;县城批发部直接送货到农村店(这种比较少,一般存在于城市近郊)。 我们要根据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运作模式:如城郊的可以由经销商直接送货。离城郊较远的地区可送货到乡镇批发商,由乡镇批发商送货上门或终端店直接到乡镇批发商处提货。 4、产品价格方面:产品价格要便宜,能让消费者接受。如果想开发一些高档快速消费品,那么最好不要到农村去销售。(当然,南方的农村经济、交通都比较发达,可以投放高档产品市场。) 5、促销方面:搞促销活动时,要选择文化衫、小礼品、小挂历、图片、小玩具等一些农村较缺乏的、比较新鲜的东西。可选择在集会、庙会进行产品宣传推广,可编制顺口溜进行宣传(有利于群众们的口碑传播)。 6、注重口碑传播和墙体广告。农村一般接触的媒体是电视,而经常看的频道是CCTV1和地方台。进行广告宣传可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地方电视台、印制宣传单、墙体广告等方式。口碑传播方面,主要是通过与当地消费领袖搞好关系,利用农村消费领袖的口碑传播进行产品宣传。消费领袖可找当地比较有威望的人、在外地工作时间较长的人、家里有在外地工作的人、村里的干部,或村里比较有钱的人。 7、其他:另外,我们要想做好农村市场,一定要做好批发渠道的掌控,批发渠道特别是乡镇批发渠道是农村终端的咽喉,如果我们能控制制这个咽喉,我们就能在农村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在乡镇批发部门前,以及在集会场中,我们要进行堆箱陈列,展示我们的产品,使大家尽快认识和熟悉我们的产品。 本篇文章的意义不在于如何开发农村市场,而是在于笔者看到农村市场即将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于我们快速消费品行业来讲,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我们的农村市场现在做的比较好,那么我们通过运作将使我们的基础更加牢固。如果我们的农村市场运作的较差,我们务必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快速渗透农村市场,覆盖农村市场。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zhgj516@yaho.com.cn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