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营销策略 > 市场调查 > 啤酒群鳄吞抢长三角揭密

啤酒群鳄吞抢长三角揭密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6-04-13, 作者: 张镜天, 访问人数: 5274


  长三角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简称,共16个城市,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总体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以仅占全国2%的土地面积、10%的人口,产生了全国GDP总量的近30%;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长三角占了一半;世界500强企业有400多家在此落户。近日获悉,2005年前三季度,长三角16城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6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1%;实现利润总额2073亿元,增长3%。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仍高于全国水平。  

  如果说长三角啤酒市场是中国啤酒市场的晴雨表,上海是中国啤酒的神经中枢,大致会有许多人有同感。无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外资啤酒企业登陆中国市场,还是以后九十年代末的退潮,以至今日对上海甚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卷土重来,这里都发生了许多引人瞩目的事件。很多啤酒界权威人士认为在长三角没有话语权的啤酒品牌算不上全国性的品牌。  

  2005年9月,全球第二大啤酒商SAB 集团的200位董事聚会上海,阵容之庞大前所未见;全球最大的啤酒商比利时英博集团把亚太区总部由香港迁至上海……这些都表示出一种什么迹象呢?除了美国AB公司,南非SAB集团、比利时英博、英国纽卡索、荷兰喜力、丹麦嘉士伯、日本朝日、麒麟、三得利等跨国啤酒巨鳄也以各种形式介入中国啤酒产业,青岛、华润、燕京等中国“啤老大”也加速了对长三角的扩张速度,中国啤酒产业的新格局日新月异。无论国际啤酒巨头还是国内啤酒青岛、华润、燕京无一例外都在上海成立地区总部和办事机构,上海正成为众多啤酒大鳄的大本营、指挥中心。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区对整个长江地域经济链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以至影响全国。因此长三角啤酒市场更倍受关注。虽然按地域划分可以把长三角啤酒市场分为三部分:上海市场、苏南市场、浙北市场,但在啤酒大鳄们看来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间的关系千丝万缕。  

上海啤酒市场  

  市场概况   

  据上海市酿酒工业协会提供的信息,2005年申城啤酒消费量将呈两位数字的增长,由2004年的80万千升,增长到90万千升。每天的消费量达到1500千升。上海1-7月份啤酒产量42.59万千升,同比增长20.9%,正可谓产销两旺。在这个总量中,居民家庭的啤酒消费量高达九成,餐饮业的啤酒消费量只占到一成左右。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与国外的消费习惯有较大的相似之处,商务消费多选择葡萄酒、黄酒等酒种;二是啤酒一进酒店就身阶陡升,一瓶2.4元的中档青岛啤酒,在高一些档次的酒店要价在10元至20元之间;三是上海啤酒市场的销售网络相当发达,商场超市及1.6万家烟杂店遍布全市,居民一般不出小区就能买到啤酒,小店不仅对成箱购买者送货上门,还负责回收酒瓶。上海当仁不让地再次成为国内年人均啤酒消费量最高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上海市民消费啤酒的动向已逐步趋同国际化,乐意接受一种清爽型风味的啤酒。如今市内外20家啤酒生产厂家几乎都是在生产这种啤酒。价格定位低档各啤酒单价约在1.9-2.5元之间,例如三得利、力波的售价2.3-2.5元。精装的单价约在3.2-5.5元之间,今年上海啤酒市场主角仍是640毫升瓶装啤酒,其所占的比例约在80%以上;其次是易拉罐啤酒,其所占的比例约在15%左右;其余的则是其它性质的品种。  

  生产厂家品牌  

  2005年的上海市场仍然是三得利,力波,青岛三分天下,市场上的品牌有20余种,其中约有五分之三是合资的产品牌,上海啤酒市场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啤酒竞争市场,几乎所有的知名品牌都云聚上海,包括美国的百威,蓝带;荷兰的喜力;德国的贝克;日本的三得利、麒麟、朝日;比利时的嘉仕伯;澳大利亚的富仕达;中国的青岛、燕京、雪花等等。这些品牌在申城有的已经有了相当理想的口碑,有的正在不遗余力地打造自己的知名度。  

  目前上海拥有上海亚太酿酒有限公司、上海三得利有限公司、上海东海啤酒有限公司(已被三得利收购)、上海富仕达酿酒有限公司等多家啤酒企业,上海本地品牌在低端市场占有绝对优势。  

  1.三得利成功的本土化战略。管理学上有一句名言:“一个错误的决策,100个行动也无法挽回。”很多有名的企业之所以不能在上海扎根,非常明确的理由就是他们不了解上海的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啤酒,上海消费者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失败的啤酒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口味太重,太苦,不符合上海消费者的需求。这其中包括虎牌啤酒,嘉仕伯啤酒和生力啤酒。  

  三得利在日本国内远不是朝日、麒麟的对手,只能屈居老三。三得利正是汲取了嘉仕伯的教训,成功地运用了本土化战略,在上海做得很好。很难想象一个日本企业的老总是一个中国人,是一个上海人,即便是他入了日本籍。看似简单的做法,却出乎日本企业的惯例。也导致了三得利在上海的成就,占据了整个上海啤酒市场40%的市场份额。  

  所有的消费品企业的灵魂就是对于消费者的理解和态度。一个上海男人对上海消费习惯骨子里地了解,当然胜过上海以外的任何人,更不要说一门心思把自家啤酒原封不动搬来的外国跨国公司了。上海的饮食习惯既不同于京味实在的大鱼大肉,也不同于川味热气腾腾的麻辣烫,讲究清新雅致,推出了口味清淡的啤酒正是吻合了上海消费者的口味特点。  

  三得利明确的广告诉求,突出好的水质(矿泉水酿造)和清爽的啤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除了普通的广告媒体,在上海第一个使用了汽艇广告,诉求定位准确加上媒体的创造性利用,大大增加了广告的有效性;另外三得利建立起来的分片管理层层深入的分销渠道思想,使得三得利啤酒的铺货率非常高。这些都是支撑三得利啤酒成功的重要支柱。  

  2001年三得利在江苏昆山投资1亿美元的啤酒厂投产,与原先在上海的啤酒厂互成犄角之势,总产能达到30万千升以上。此时的三得利已把触角伸进了上海以外的长三角地区。  

  2.力波找回地产品牌的自我。力波啤酒是在上海益民啤酒厂基础上诞生的合资产品,多年来已经同上海人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如今力波实际演变成荷兰喜力旗下的一个品牌,与上海的渊源及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是其他竞争对手无法具备的独特资产。1988年.亚洲太平洋酿酒公司与上海益民啤酒厂、上海冠生园、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了上海民乐啤酒饮料有限公司,生产“力波”和“虎牌”啤酒。亚洲太平洋酿酒公司是新加坡的上市公司,由新加坡华莎尼集团和荷兰喜力啤酒集团于1931年共同创立,荷兰喜力在2001年就以新加坡亚太酿酒公司大股东的身份入主民乐,控股97%,进而更名上海亚太。之后的几年里,力波一直坐上海啤酒市场的第一把交椅,1998年三得利登陆上海后,力波因营销手段落后、口味不佳,在三得利的进攻中阵地屡屡失陷,还曾因攻击三得利水源质量,被三得利告上法庭,即丢了官司,更丢了市场。  

  之后,力波啤酒开始了自己的抗争历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力波创作了广告歌曲《喜欢上海的理由》,这首歌很快风靡上海,配之以“阿拉是上海人,阿拉喝力波酒”的广告语,把力波啤酒竭力打造成上海人自己的啤酒。  

  同时力波也顺应消费潮流,推出超爽型啤酒,采用透明瓶包装,显示了其超爽且清新的口感,更说明上海亚太对自己的技术和操作的信心。力波还利用韩日世界杯的机会,和众多的饭店联盟,推出看足球、喝力波的营销活动。之后,力波继续和餐饮业合作,推出“好吃千百种,好喝有一种”的广告攻势。  

  这样荷兰喜力在上海啤酒市场高端以喜力与美国的百威蓝带、德国的贝克等争雄,在中低端用力波与三得利、青岛抗衡。  

  3.青啤上海市场十年磨一剑。十多年以前,青岛啤酒就已经进入上海,并在虹口公园附近建立了自己的办事处和发展基地。虹口公园(鲁迅公园),还可以看见到处都是青岛啤酒的广告。青岛啤酒作为国产啤酒第一品牌。上海市场的分量不言而喻。在进入上海的过程中,青岛啤酒展开了一系列的收购活动, 1999年青岛啤酒出资3800万元全面控股上海啤酒公司。2000年8月,青岛啤酒股份公司出资1.5亿元收购了嘉士伯(上海)公司75%的股权。青岛进入上海的主力军是定价在2-3元左右的青岛清爽型啤酒。  

  上海嘉士伯的设备精良,水处理系统很先进,能把当地的水处理后达到崂山水的品质。因此,上海嘉士伯的设备只要稍加改造和完善,就可以达到年产10万千升青岛啤酒的规模。青啤力图在上海生产一部分优质低价青岛啤酒,让上海及周边市场的消费者都喝上当周乃至当日的青岛啤酒。  

  其实,对青啤来说更重要的是,收购上海嘉士伯有利于其夺取上海啤酒市场更大的份额。青啤去年收购上海啤酒厂后,就开始在上海建立在青岛已实验成熟的“直供模式”,不到一年时间,青啤从青岛运酒液,在上海啤酒厂分装的青岛啤酒已经供不应求了。强调新鲜度的青啤自然把填补这个市场空缺的希望寄托在新加入的上海嘉士伯身上。  

  由于国际资本背景的不同,在上海市场青啤、三得利一开始就是生死对头。青岛啤酒在自己的厂房上刚一竖起一个广告牌,马上就有人告发说广告牌竖立的不合法。上海啤酒节两家市场人员上演全武行,时不时出现广告牌被别人覆盖等等一系列不愉快场面。  

  2005年10月21日美国AB公司和青岛啤酒的股权在纽约正式签署了战略性投资协议。按照该协议,AB公司股权最终将增加至27%, 成为青岛啤酒最大的非政府股东,并向青岛啤酒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资源。同时青岛啤酒还有日本朝日啤酒的股份,并在一些分公司与朝日有广泛的合作。虽然AB公司与青岛啤酒的联盟将独立于其百威啤酒业务,但两家战略伙伴关系将实际在高端由百威阻击喜力,中低端由青岛清爽与力波三得利等抗衡。  

  上海消费者品牌忠诚度较低,广告是重要的营销方式,2004年上海啤酒广告费用超过2.3亿元,是国内啤酒广告费用支出最多的城市。其中荷兰喜力旗下的力波、喜力、虎牌等啤酒广告总达到7000万元以上;百威、三得利各6800万元;朝日1300万元;青岛啤酒800万元。  

  此外华润雪花、燕京啤酒已进入上海市场。金星的上海30万啤酒基地已动工。重啤集团在上海成立了华东管理公司。2006年上海啤酒市场一场混战在所难免。


1 2 页    下页:第 2 页 8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9篇)
*地产啤酒如何突破强势品牌的重围 (2009-09-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丁华)
*客情致胜--终端外交战(五) (2007-11-3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张立强)
*西湖啤酒为何25年还不是全国品牌? (2006-07-21,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朱煌)
*低调,然而霸气--解密啤酒市场之“红石梁现象” (2006-07-03,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奇正咨询)
*结局不仅仅是价格战--啤酒珠三角战略疑思 (2006-04-14,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朱玉增)
*惠泉啤酒的困局 (2006-01-10,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连陀生)
*啤酒,大赢在冬季 (2006-01-06,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宁立新)
*本土啤酒的品牌战略迷局 (2005-07-06, 《糖烟酒周刊》,作者:李光斗)
*寻找中高档啤酒的沃土 (2004-04-15, 中国营销传播网,作者:刘会民)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