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有效拓展KA渠道?
中国的零售业态近年变革速度加快,系统开店数量越来越多,开店周期越来越短,经营形式也越来越灵活,其势不可挡,已经深深影响到零售业目前市场格局,其运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对中小型企业来讲尤其如此。因此,正确的面对它并且顺应目前市场形势,通过科学合理的运作KA系统,带来企业快速的发展提高,其重要程度不容置疑。中小型企业运作KA本身因为品牌、产品、管理及费用投入上就先天不足。就意味着运作KA难度较大,中小型企业KA运作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要么导致黯然身退,要么转而探求别的途径再图奋起。那么,中小型企业到底应该如何运作KA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KA都在关注什么? 企业和系统合作的根本原因就是KA系统拥有较多的终端网络,给众多的企业搭建了方便与消费者接触的平台,超作成功往往能够产生良好的产品销售及回转。一个好的KA系统要获得消费者青睐,以此达到增加其对上游供应商的“话语权”,就必须满足诸如:人气旺、品种齐全、形象好、单品毛利高等基本条件。反过来讲中小型企业要想要想比较好的进行KA运作,也必须从KA系统所关心的要点出发,找到厂商之间的共性问题进行切入,这样合作的成功几率才会大大增加。 有选择性的KA进入 运作KA投入大、管理难,而销量要想得到保证则受较多的因素影响,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不同的KA系统其运作的重心也不一样,有些以食品为主、有些则重日常用品。比如在一个主要经营生鲜食品的系统门店里,要想做好大众服装,就不能光被系统的人气及热销场面所迷惑,主要观察的指标得看这个KA处在居民区还是闹市区、KA内的服装在几楼,旁边是否有高档的化妆品等。因此,中小型企业全线跟进KA是不够明智的,要合理的运作KA,选择适合的系统门店进入在KA导入的前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面需要了解诸如: KA系统跟企业产品的匹配性:企业的产品只从属于KA的某一大类的品类中,要预测自己的产品在KA系统中能否取得较好的销售业绩,需要知道在这个KA系统中同类产品处在什么地位、系统的重视程度、品类位置好坏、竞品销售表现等。这些信息的来源除了向系统内部人员、行业从业人员或当地经销商了解外,还可以到卖场进行实地观察得来。 系统的管理状况:管理意识、部门的设置、在供应商中的口碑、费用的摄取程度、方式等。现在的市场KA系统很多,每个系统的管理风格都是不一样的,很多企业发现,在甲系统做的很好,但一到了乙系统就很难合作,这里主要是企业没有很好的了解不同系统之间的经营差异。比如:系统体制是采购负责制,还是部门负责制或是总监负责制,不同的系统企业在运作中的重心是不一样的。 调整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经过较长的时间运作、探索,现在的KA系统经营已经一定程度上构建了较为合理的组织结构,部门运作衔接界定也比较清楚。而很多正在成长型的中小型企业相对则显得比较落后,很多还是人、财、物一个部门统筹,采取集权式销售。这在很大程度上容易造成企业和系统业务衔接的断层。KA系统从销售统计-库存确认-帐务核对-费用核对-结算报批-订单通知-货品验收-产品上架-补货,几乎都是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并且每个部门只逐级衔接而并不穿插,这样一套繁杂的手续下来完成一次交易周期,如果企业没有相适应的组织配套,而单纯的依靠一个销售部们,甚至由销售人员来完成,首先完成的质量不说,其运作的效率低下也会造成企业跟KA合作不可能良性化。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让企业陷入“泥潭”不可自拔。至于用何种组织结构适应KA渠道拓展,则要看企业运作的重心在哪里。比如:企业在跟KA运作的探索期,合作的系统还不多,那么只要在销售部门设置一定的KA服务专员进行跟踪即可,如果企业目前运作重心已经向KA倾斜,那么企业则要调整相对的专门部门例如KA部、大客户服务部、产品管理部门等,并且配套相应的财务专员进行跟踪、管理。中小型企业在做结构调整时,主要考虑跟KA的匹配性,并且需要从业务运作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较好的对KA系统业务发展提供帮助。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