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波药业重组潮将至 在发达国家,制药工业具有鲜明的“三高”特征,即高投入、高回报和高风险;而在以原料药生产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另外的“一高”,那就是高污染。随着跨国制药公司生产线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中国制药工业的这一特点在近年来表现得尤为突出。 制药工业排出的污染物通常具有毒性、刺激性和腐蚀性,属于典型的“环境不友好型”,原料药生产企业更是其中的“排污大户”。由于GMP及环境保护的粗放式认证,一些制药厂的排污标准引起了地方居民的强烈不满。2005年6月,位于浙江新昌县的京新药业股份公司遭万名农民“围厂封锁”的对抗事件则是环境污染与居民健康要求发生的一次激烈冲突。附近居民喊出的“宁愿被打死也不愿被熏死”的口号表达了不愿妥协的强硬态度。环保问题已经成为悬在制药工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 而国家环保总局目前正在制订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极有可能成为国内制药企业的一道“环保生死符”。目前,这一标准已经形成初稿,将在近期广泛征求意见,并由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发布。 与制药企业刚刚经历的全国性GMP认证一样,《标准》同样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通过GMP认证的企业,有很大比例都是向银行举债改造,有相当部分企业陷入入不敷出的困窘局面。《标准》的出台实施,必将加速制药行业内的兼并重组,部分企业退出制药领域。新一波制药工业的兼并重组浪潮即将到来。这种结论已经在制药企业GMP认证过程中得到了验证。 当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GMP强制认证时,除了要提高国内制药工业的档次、与国际先进生产接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淘汰落后的企业,促进制药工业的结构性调整。然而,耗资巨大的GMP认证运动仅部分地达到第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地方政府出于财税及就业压力的考虑力保当地企业,部分竞争力不强、效益不高、污染严重的小型药企得以顺利过关。 结合GMP认证的实践经验,《标准》也极有可能再次重演类GMP的大戏:部分落后企业退出制药领域,部分企业得到政府“保荐”过关。但即将执行的《标准》与GMP认证有一个显著的背景区别,即“后GMP时代”形成的微利背景,兼之不断出台的“医药新政”将使地方政府在“保荐”过程中不再像以前那样显得底气十足。 一个可以预期的结果是,《标准》将较多的制药企业“剔除”出制药领域。一些有特色的制药企业投靠大型制药集团。实力型集团,包括跨国制药公司在内,将趁机扩张,进行全国性生产布局。资本运作型企业可能会高调进入制药领域。 同时,《标准》也送给了环保设备生产企业一份大礼,环保设备生产企业将围绕制药行业进行“最为猛烈”的营销。 金丰杰,《中国经营报》编辑、记者,重点负责以医药保健品为主的大健康领域的报道,报道主题可涉及商机、市场、招商、营销案例、企业与经销商关系、行业大势等多方面内容,强调实用性和可借鉴性,望业内人士不吝赐稿。EMAIL: jinfengjie@vip.soh.net ,MSN:fengjiejin@hotmai.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