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摧毁行业的几种方式 我们从失败中发现真理也是一种真理研究的方法。 在经历了大量的风雨过后,我们从大量的失败案例中发现我们的很多企业在失败的方式和失败的路径上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系统的认识这些导致企业失败的原因,对我们下一步确定企业的战略思维有很重要的意义,虽然市场环境在改变,但在相同的条件下,那些影响我们失败的逻辑不会很快的成为胜利的法宝。 (一)尽量的扩大生产 江苏常州的“铁本”是一个典型的希望蛇吞象的案例,一个自有资金只有3亿元的民营小钢铁企业,却上马了一个投资100亿元,占地9000多亩的大型钢铁企业,而且有挑战上海宝钢的态势。2003年其实不仅是铁本,很多的像铁本这样的钢铁公司在钢铁市场价格疯狂上涨的时候也在生产能力上拼命的扩展。这可以说也是中国搞经济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做事情喜欢赶风,完全不理会竞争战略一再提醒我们的事情。 在一个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企业的赢利能力会是越来越弱,而不是生意越来越好做。就是因为中国这个巨大的生产的机器,才导致了我们在很多产品的价格上糟蹋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我们是怎么样生产出很多廉价的产品的呢?一个稍有同情心的人去看一下那些建在城市边缘的工厂后就会知道,肮脏的生活环境,简陋的工作设备,廉价的劳动力,这使得中国的购买力永远是处于很弱的状态。 只会拼命的去生产,而不在真正的提高管理质量和提高职工素质上下功夫是我们很多企业的常态,不改变这个经营的逻辑,一个好的行业也会失去优势,成为葬送一个行业的地雷。 (二)藐视竞争对手 喜欢大发豪言壮语是我们很多行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在我看来那是缺乏战略思维的原因,只是强调所谓大的不切实际的目标不是一种良好的战略思维,而只会使得一个组织五马分尸,中年而逝。
以中国的手机行业为例:就在几年前,我们的国产手机按照其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发现国外品牌在市场的渠道建设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那就是那种大区域的代理制度不能在中国的市场上建立起很有效的分销机制,于是,熟悉中国市场的国产手机厂就纷纷的采取人海战术和广泛的分销体系,按照从农村到城市的发展思路,用所谓策划的亮点取胜,如TCL的宝石手机,夏新的A8手机就一下子像放烟花一样成就了一个大型的企业,夏新的A8手机上市2年就赚了11亿,TCL的万明坚一不小心就成为手机狂人,甚至还提出系统化制胜的成功经验,传为美谈。但是这样的好时光实在是有点太短,在不经意中,我们的企业就发现了还是那些曾经被我们所轻视的国际品牌有着我们所不具有的生命力,曾经说过“5年后洋手机就不见了”很话的奥克斯于今在这个手机市场上轮为了落汤鸡,不只是幼稚还是自信心不足,中国人喜欢在心态的调整中注入一种张狂的成分,在我们的思维逻辑中,只有过一点,才会在做事打折后回归本份。对对手真正的缺乏战略性的研究和思考使我们的很多的企业在长久性的博弈中很难的获得优势,甚至往往会输得很惨。 (三)渠道为王 得渠道者得天下,这是中国的营销人20年的营销实践中最重要的心得,一位很资深的营销专家说,在中国的企业老板中最愿意掏钱做项目的是对渠道的升级,对经销商的管理,这个钱,再节约的老板都愿意出。 说真的,在中国企业的经营思维中,第一步是如何让别人来买他的货,再在此基础上,要别人更多的进货,就是这么简单。 但凡是都有个度,超越了就不会有好结果,就像我们很熟悉的医药行业,这个行业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很便宜,出厂价只有几块钱的药在经过如下的循环后就成了几十元甚至达到百元的水平,这样大的差价都到哪里去了呢?渠道的层次有下面这么多:总经销商,批发商,医药公司,医院的院长,药事委员会的委员,药剂科的主任,各科室的主任,临床医生,等,这样复杂的渠道,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就使得一个很便宜的药品变成了天价。 在其他的行业,也是这样的,随着现在的大卖场的出现,渠道的压价能力加速了一个行业的快速的洗牌,在大量的企业没有办法增长技术的投资的情况下,一个行业的危机也就很快的出现了。 (四)成为国际巨头的供应商 价值链的理论是一个好的理论,因为在现在的一个国际化的时代中,成为一个行业的一个环节将注定使一种事业获得成功。 成为一个行业价值链的一个环节并没有错,但关键是我们的一些企业只做那种最没有价值的环节,中国的企业好像只知道用低价去获得竞争的能力,以下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在价值链的环节中所得甚少,一个12美元的产品中国制造的价值也就只有0.35美分. 而在中国的大多数企业纷纷希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店沃而玛,家乐福的供应商的时候,我们不幸得到一些不太吉祥的数据,2003年6月,上海爆出炒货行业协会会员企业不堪家乐福高额的进场费用暂时停止向家乐福供货的一幕,该行业协会披露了二个很能够说明问题的数据:”销售收入的50%用于支付家乐福的各种名目的费用,整个行业因为这些费用导致了20%的普遍亏损。但做秀总归是做秀,中国企业在这种店大欺客的格局下,有能够有几多的作为呢?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