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液晶电视品牌的对弈 近日,关于国内液晶品牌价格大幅度跳水的报道不绝于耳,打响了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又一次价格大战(究竟是第几次价格大战,谁也统计不清楚了)。 广州日报网络版2006年3月22日报道: 上周六,在海信的带领下,国产大屏幕液晶电视集体降价,最高达5000元,最少1000元。海信47英寸液晶电视挂出19999元的价格,同时,海信、长虹、康佳、厦华、创维、TCL都一举将40英寸液晶电视降至14000元以下,而海信、长虹、康佳还将37英寸液晶电视降至11000元以下。 虽然价格大战在中国市场上、特别是在平板电视市场上屡见不鲜,但人们还是希望知道此次降价的背景和动因。 反击国外品牌是动因之一 2005年初,曾经出现过“液晶电视,国内品牌优势明显”的报道,主要依据是由于国内品牌的价格优势,使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明显高于国外品牌。以大屏幕液晶电视(40英寸及以上)为例,在2005年上半年,国内品牌处于较强的优势地位。 但是,从2005年3季度开始,特别是到了4季度,由于索尼、三星等国外液晶电视品牌的反攻,中国大屏幕液晶电视市场的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国外品牌的占有率呈迅猛上升态势,特别是索尼,到2006年1月,其在大屏幕液晶电视市场上零售额占有率已经达到22%,相比之下,国内品牌在大屏幕液晶电视市场上的地位却逐月下降。 这次索尼等国外品牌的反攻,使用了国内品牌的杀手锏,即“低价”,索尼推出了两款40英寸机型,其中一款为KLV-S40A10,上市时的价格为22500元,但很快就下调到19200元,而国内品牌的价格在15500元左右(此次降价前),这就是说,索尼的价格仅定位在比国内品牌畅销机型高23%的位置上。索尼的低价策略,是其占有率迅猛上升的原因之一。 国内液晶电视此次降价,显然是为了抗击国外品牌、拉大中外液晶电视价差所做出的决定。 巩固自身地位是动因之二 抗击国外品牌是一个原因,巩固自身地位是此次降价的另一个原因。大家知道,中国液晶电视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处于高速增长的市场,一方面看,这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市场,但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市场(详见本人在2006年4月10日“中国经营报”上的拙文,《“危”、“机”并存的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特别是竞争危险使大家都处于不很稳定的市场地位,海信等国内品牌希望通过降价来巩固或扩大自己的地位,就是一个必然之举了。 面板价格下调是动因之三 液晶电视的成本结构中,面板占据重要地位。而面板价格的下调,使液晶电视的降价成为可能。 随着三星第七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已经投产,及其它整体面板厂家供给能力的扩大,将在32英寸、42英寸、46英寸三种规格上实现量产,这迫使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大量放货,导致其价格走低。例如,2006年1月,42英寸WXGA+液晶面板的平均价格为1050美元,而到了4月,价格降到了910美元,仅仅3个月,价格下调了13%。 规模效益提升是动因之四 索尼等国外品牌低价进攻中国大屏幕液晶电视市场,不仅仅对国内品牌造成了威胁,还刺激了中国大屏幕液晶电视市场的增长,根据赛诺公司的监测,40英寸及以上液晶电视市场的份额从年初的几乎为“零”,猛增到年末的14%,大屏幕液晶电视市场规模的扩大产生了更大的效益,为其价格下降提供了空间。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