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略突围:新疆地产酒的必由之路(1) 1980年代初期到1990年代后期的10多年间,中国白酒产业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时,全国拥有合法生产许可证的白酒生产企业已达37000家,年产销量达860万吨。在此间发展起业的白酒产业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 1998年底,全国白酒市场销售下滑,市场竞争出现了全新的格局。2005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年全国白酒产销量不足600万吨,而且市场仍然处于疲软状态中。 白酒产业发展的状况令业界十分担忧。为此,国家轻工总会,国家食品工业协会,国家酿酒工业协会等权威组织,每年都进行调研和召开行业战略发研讨会,试图扭转8年来一蹶不振的产业发展现状,但是收效甚微。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随着农村粮食生产结构的不断调整,生产技术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创新,白酒的工业化生产水平日渐迈上新的台阶。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使消费能力逐渐提高,以传统文化为特征的白酒消费市场日渐繁荣起来,这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由于各地主管部门有意无意间放宽和放低了市场的准入门槛,种类资本介入白酒生的后使产能迅速增加,与市场的消费需求产生了矛盾,直接导致了白酒产业在各个环节的无序竞争。 市场经济的特征在于理顺平等条件下的竞争格局。由于企业间在质量控制,品牌塑造,市场营销推广及其它各个环节产生的费用不同,生产成本也出现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大中企业与小企业在税控方面的差异,直接导致了正规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首先就是决定了不平等的竞争方式。 另一方面,过剩的产能直接导致竞争的加剧。而那些不规范企业与正规企业抢夺市场资源,肆意地破坏着竞争的格局,使整个白酒产业形势雪上加霜。特别是当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时候,把大中型企事业辛辛苦苦打造的行业形象毁于一旦,造成了市场的严重混乱。 在上述基础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虽然规范着企业的市场行为,但在此前的数年间使市场竞争更加不平等起来,一边是无序使市场推广成本不断增加,另一边是市场资源不断地被瓜分甚至破坏,同时增强了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经营风险。 当然,在这一背景下,市场也正在淘汰着假冒伪劣产品,弥合着市场自身的创作:通过长期的淘汰和行业的洗牌,一大批白酒生产企业迎势而上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产业的脊梁;众多的知名品牌应运而生,占据着市场的主流;以四川、安徽、山东、江苏、河南、贵州等为基地的产业群也露出水面,成为强势品牌发展的基础。 相对于全国的产业和市场格局,新疆的白酒产业一直以来似乎都处于弱势。特别是在区域强势品牌中,新疆地产白酒到目前依然处于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恋中。 6年前,作为新疆本地品牌的代表,伊力特首先凭借资本实力冲出新疆、辐射西北继而向全国市场发起冲击。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伊力特也凭借在全国市场多年来的良好表现,被业界称为行业黑马。 但是,在伊力特成功的背后,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出新疆地产白酒的悲哀:能够像伊力特一样走向全国市场的新疆品牌,再也难以寻觅。而且,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品牌文化建设方面,拟或是市场推广理念方面,包括伊力特在内,与川皖鲁苏等地强势品牌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首先,伊力特冲出全国市场凭借的是文化概念。淘尽黄沙始到金,地域的文化风情赋予了以伊力特为代表的新疆白酒的文化品位。而这种地域文化是凭借一种人们对其神秘的向往而进行传播的。这正像云南香格里拉和新疆喀纳斯走向世界一样。当那种神秘感消失的时候,概念会逐渐从人们的思想中消退。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