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调企业涨价:一场找到了"借口"的政治风波 6月份一到,全国各地的天气立刻一改过去的温和,突然变得炎热和闷热起来,于是,在人们纷纷把解决办法投向于空调的时候,空调销售也随之升温了。 但是,人们很快发现,此时的空调厂商们早已经开始了对“空调即将张价”的呐喊,并在一个多月前的5.1就开始了预热。 空调企业张价的理由非常简单:原材料上涨了,我整机的成本不也就上涨了,那我的销售价格也就得随之上涨。 事实上,原材料的不断上涨确实是不争的事实。据记者了解,自5.1以来,空调所需的各种原材料的价格都是涨声不断。其中,最为明显的莫过于铜的价格。从年前的4.3万元/吨一直到现在的接近9万元/吨,铜越来越金贵的价格,成为了空调成本上升动力的最大推动力。按照每台1.5匹的空调都要使用7—8公斤的量来计算,仅此一项,空调的成本就上升了280多元。此外,国际压缩机联盟在2005年也连续两次上调了压缩机的供货价格,又使得空调的成本上升了几十元,再加之塑料等其它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每台空调上升的成本已经远超过300大观。客观的说,空调企业的成本压力确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于是,各大空调厂商在6.1前后就开始了有步骤的同意调价,在炎炎夏日到来之际纷纷调高了所属空调品牌的价格。的、格力、海尔三大空调巨头将全面上调价格,其中,美的将价格再上调5%,格力的涨幅为3%-10%,海尔最高,涨幅达到15%。诸如格兰仕、海信、三菱重工、松下、志高、LG、科龙、奥克斯等其它品牌也纷纷上调价格,涨幅达3%至15%。对此,空调企业好象还停委屈,某空调负责人就曾表示,现在1.5匹空调的原材料成本已经上升了300多元,而我们也就只上涨了200元左右,并不过分。 但是,记者以为,成本上升并不不能成为空调涨价的理由。在市场经济,决定价格的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市场的供求关系。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2006年我们本土空调企业的生产能力达到了惊人的6600万台,而同期整个国际市场的空调需求量也只有5000万台左右。也就是说,即使国际市场上通行的都是中国产的空调,我们也还有1600万台的空调无法销售,只能当作下一年的库存。更何况,现实的情况下,主宰国际空调市场的并不是本土企业,在占全球空调市场50%以上的成熟的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世界空调之父——美国开利(carrier)空调一直占据着主要的市场份额。在东南亚市场上,LG等一直傲视群雄。因此,对众多的空调生产商来说,出口国外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最能解决问题的就是,在本土消化库存,毕竟,在中国市场,仍然是由中国本土企业所主宰,外资空调的比例不大,这样可以占有更多的主动性。然而,2006年中国本土的空调需求量客观估计也就是3500万台左右。极度不平衡的6600万:3500万的供需比例,在记者看来,决定了今年的空调涨价的传闻不会持续太久。 空调业是一个典型的“三八”型行业,季节性很强。三月份开始准备卖货,八月份后准备收摊,是各个空调企业的相对比较一致的行为。对空调企业来说,其销售周期主要是集中在这短短的6个月内。这就表示,如果在8月份之前,企业的产能不能被很好的消化,那么就意味着它们只能等待被来年再被销售。而在仅有的3500万需求量中寻求自有品牌的销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靠涨价当然也就更是不可能解决。 除了供求关系外,国美、苏宁、永乐等家电流通大亨等也不可能接受来自家电制造商们的涨价要求。对于这些在厂商关系中越来越趋于主动和强势的家电流通商们来说,被动接受来自制造厂家的涨价要求无异于把自己好不容易争取而来的主动权拱手让与空调制造商。而这恰恰是习惯于对家电制造商指手画脚的流通霸主们所最不能容忍的。 正因为如此,也就有了我们在各种报纸、杂志上看到的国美、苏宁等家电流通企业通过各种途径阻止家电制造商们涨价的消息。国美老总黄光裕就曾经表态说:家电企业想涨价在流通商那是不大可能行的通的,除非各个家电品牌都满足于自己既有的市场份额和地位。只要存在不安分者,家电制造商们的所谓价格同盟立马就会分崩离析。 志高空调品牌总监彭泽文在谈到空调涨价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原材料涨价并不是空调涨价的最主要的理由,它只是为空调涨价提供了一个契机。按照记者的了解,在家电厂商矛盾越来越激化,家电制造商们话语权越来越低微的大背景下,此次空调涨价事件,更多的可以看作为是家电制造商们集体与家电流通商们争夺那些已经丧失,但是过去却属于自己的话语权的一场“政治”行为。 原载:《当代经理人》杂志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huangjunfa@sin.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