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调产品能效比,不应过度炒作? 编者按:中消协日前发布了对12家空调品牌的能效抽查情况,称只有3家企业的产品能效与标称值相符,在业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许多空调企业对此表示了强烈不满,甚至是质疑。业内专家认为,能效并不是测评空调优劣的绝对因素,过分拿空调能效说事儿,会导致消费者的一些误解和国内企业的被动;另一方面,这一事件也的确暴露出一些企业片面追求市场份额和成本,夸大能效比和性价比的现实,而问题的根源则是行业管理不到位和企业自律意识比较差。 主持人:安也致 嘉 宾:浙江大学科技中心专家沈闻涧 《空调销售》副总编张彦斌 主持人:近日,中消协发布了对12家空调品牌的能效抽查情况,称只有3家企业的产品能效与标称值相符,有多达9家不符。对于这一事件,两位专家怎么看? 沈闻涧:感觉很吃惊。因为近年来随着空调行业的淘汰赛加剧,生存下来的空调企业都建立了不错的市场竞争力,无论是在产品研发还是市场营销、终端推广上都日趋理性和规范化,特别是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节能健康功能的研发上,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能效只是测评空调优劣的一个因素,并不是绝对因素。过分拿空调能效说事儿,有失公允。 张彦斌:中消协作为消费者的代言人,对空调能效问题进行抽查,无可非议。但抽查结果却出乎人们的意料。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家用空调的生产大国,世界上目前消费的空调有近一半是在我国生产。而这次抽查的12个品牌中,竟有9家不符合标准。如果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没有什么问题,这种结果无疑会对我国的空调制造业今后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在中消协报告公布之后,业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许多空调企业对此表示了强烈不满,甚至是质疑。7月作为空调销售旺季,中消协此举会对企业的市场销售造成怎样的影响? 沈闻涧:在空调销售的旺季,中消协这样一个消费者权威团体的批评,必将会对一些企业的市场销售造成冲击和影响。尽管我们知道在市场上确实存在一些企业在能效上的差距,我们也知道中消协发布这一报告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推动企业在能效上的发展和进步,但这种以直接批评的方式来推动是否妥当还有待商榷。 与国外的一些社会组织通过“激励和补贴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然后再通过消费需求刺激厂家的热情”相比,中消协的行为过于简单,反而会造成国内企业在能效研发和推广上的被动,甚至会产生抵制情绪。因此,我觉得,此次中消协是“好想法、不恰当手段”,给市场和企业都造成了被动。 张彦斌:对于中消协此次抽查的动机、公正性和客观性,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是企业的质疑也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一是对空调能效的测定需要一定的专用设备仪器。而这次检测是用什么样的设备仪器,检测报告没有明示;二是近年来我国空调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这样的抽检应该有当时企业有关人员在场,否则很容易被人为控制利用。三是在目前空调销售的旺季,假如检测结果有失公允,会对当事企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主持人:我国空调业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步入了一个相对成熟和稳定的阶段,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品牌集中度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也显著提高。而眼下却发生这起“空调企业能效门”事件,两者之间怎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问题的根源何在? 沈闻涧:我觉得国内空调企业在能效的发展上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是以格力、志高为代表的大企业致力于高能效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另一方面是许多中小企业浑水摸鱼,能效比一直徘徊在低水平线。与此相对应的是,企业对消费者能够迅速接受的中档能效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乏力,从而造成了市场上节能空调发展的混乱。 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保证价格优势,将低能效的产品充斥整个市场,而一些企业推广的高能效产品因为价格过高又不被消费者所接受。这不仅是企业在对待能效市场的推广战术上出了问题,而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薄弱的表现。 张彦斌: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从空调企业来说,在经过残酷竞争后已进入平稳发展期。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已被很多企业视为生存发展的法宝。在国家出台新能效标准后,一些企业看到检测权依然在自己手中,并不把能效标准作为硬指标来抓,更看重的是市场份额和降低成本。在这种行业管理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下,出现产品能效标称与实际值不相符的产品不足为奇;另一方面,新能效标准实施后的监管不到位。因为,空调产品的检测比较复杂,政府管理部门、行业组织都不可能对每个企业的产品进行检测,实际的检测权都下放到企业。这就为“标示与实际不符”提供了温床。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行业的管理不到位和企业的自律意识比较差。 主持人:对于目前的空调节能化发展趋势,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目前,市场对于空调能效的追求是否过热和盲目?这将会给企业今后的发展造成哪些影响阻碍?企业又应该如何对待此事? 沈闻涧:节能是空调发展大势所趋。企业对待节能,除了要对定频机改造升级,还应该加强对高能效变频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这样既能够解决价格竞争优势,便于消费者接受,又能够真正保证产品的能效值。 眼下,许多企业在对待能效的态度上出现了两种错误:一是过分关注,将节能产品概念化,但在推广过程中过于盲目,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二是过于轻视,将节能作为发展的门槛,缺乏长期的革新和推动意识,市场推广又受制于价格或其它因素,从而造成了市场竞争的被动。 我觉得,企业可以以此为契机,掀起一股节能产品的推广和销售热,许多企业都参与进来,共同推动,这不失为一件变坏为好的事情。 张彦斌:在当今能源日渐紧缺的环境下,空调的节能发展方向已经是不可逆转,各个空调企业应该顺应潮流,积极研发推广环保节能产品,不要一味在降低成本、扩大规模上下工夫。当然,我们也不能在能效上走极端,过分追求高能效比。在国家能效标准范围内,满足各个层次的消费需求。但是最主要的是企业要自律,对自己的产品一定要严格把好检测关,使出厂产品的能效标示一定要与实际相符,只有这样树立的企业形象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企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swjian@12.com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