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黄、陈央视《对话》看“美乐”联姻的悲情未来 昨晚,也就是2006年8月6日晚上,央视《对话》节目走进了两位当前风头最劲的嘉宾:陈晓、黄光裕。众所周知,国美吞并了永乐,也就意味着永乐企业的掌门人陈晓不再是一股独大的老板,转而成为执行他人意志的“CEO”了,在国内“宁做鸡头,不当凤尾”的市场意识下,陈晓的换位思维给我们上了一课! 这一课就是“企业做不下去了,只能卖身别人,去给别人打工”。 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想当初,永乐为了上市,为了争取国外资本家好的脸色,奴颜婢膝,赔本着也要不断开拓新店,并且大肆投放促销广告,从经营的角度分析,赔本赚吆喝的行为实在令业界耻笑,虽然结果是永乐上市了,但当时不经过科学选址、不能够得以持续盈利的店面已经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永乐的进一步拓展,因为,相当一部分店面的盈利率低下拖垮了永乐整体的竞争力。而当时,如果选择关闭一部分店面的话,对于陈晓这样一位极其爱“面子”的上海大佬来说决不可能,而且企业上市就要关店,对永乐的未来也不是一个好兆头,对国外资本家更不好交待。 就这样,永乐无序的经营、低下的盈利率与企业上市后财务要求产生不可逾越的矛盾,笔者认为,衡量一个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素就是盈利能力,丢却这个要素,其他的都是多余。 在《对话》中,陈晓媚笑着牵强坚持“是国美先追永乐的”,而黄光裕语气强硬“肯定是永乐追我们了”,黄讲完后,陈晓不再坚持“其实——哪个先追哪个都没所谓,关键看未来”。未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未来,谁也不会清晰的说明,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未来! 这样的对话无疑就是陈晓身份降低的写照,屈身他人篱下,还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未来么?陈晓的未来已经由不得他自己去运筹帷幄。 黄光裕始终认为“美乐联姻如果不是为未来打算,则不如不合并”,而陈晓始终在嘀咕“这个成交价钱真的太便宜了”。从这段对话不难看出,黄光裕的未来与陈晓的鼠目寸光不可同日而语,理想不同,远景不同,不难可以推测“美乐联姻”的最坏结局:心存不同的未来,陈晓必然出局! 再回到永乐“卖身”的前提上来,永乐之所以放弃继续经营,是由于他的盈利系统和能力出现了危机,作为零售企业而言,庞大的店面毕竟不是高科技公司,借助店面的无休止扩大不可能达到高科技公司的盈利率以及盈利速度,而且,零售企业随着生产企业产品的利润降低也会继续走低,因此,无论是永乐还是国美、苏宁,当他的企业运转机制不能够实现持续有序的盈利速度,零售企业的危机就必然会出现。 这一次是永乐,下一个会是谁呢?连锁渠道无休止的扩张,已经带给生产企业很大的压力,这种扩张的风险与市场容量的空间挤压对立的发展,势必会达到一个平衡点,当扩张不再是盈利目标的催化器,连锁企业凭什么实现零利率以及保持增长速度? “美乐联姻”的另一个难题:整合店面。永乐、国美很多城市都是手挨手的开店,短距离空间的店面,对双方来说,竞争虽然变成自家的竞争,但是,自家竞争的“温和化”,难免会带来无序竞争的后果。如果选择相近区域关店二选一的话,除非永乐经营的产品进行重新定位和整合,否则永乐的许多店面就得不停的关门。 当店面“优胜劣汰”,剩下来的永乐店面才会迸发生机,但到那时,永乐的未来已经回溯到历史的从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黄陈《对话》中,黄光裕对员工的态度就是“战略上的支配”,陈晓则表现出对细节管理的陈述,两人的分工和地位已经一目了然,陈晓已经不记得战略是何时的产物。 张德华,后概念营销专家,消费市场微分量化法则提出者,先后任职家电企业市场部经理、财经媒体总策划、外资上市公司策划总监,现任终极(广州)营销策划设计机构董事、创意总监;致力于研究破解国内市场产品与品牌同质化的工具“消费市场微分量化法则”。著有长篇章回体评论:《家电演义:现在是谁的江湖》,联系电话:020-35806006,13925006240,Email:[email]adzdh@21c.com[/emia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