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海战略”究竟忽悠了谁? 自《蓝海战略》作者论道到中国论道以后,《蓝海战略》就稳坐畅销书头把交椅,本人也满怀期望和好奇,买了一本并被里面的新奇想法所深深吸引。我相信,无论是“价值创新”,还是“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都肯定会令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所亢奋,原来在他们激烈面对的“红海”背后,还有梦寐以求的蓝海等待他们去开创? 好书就是好书,本人不得不恭维W.钱・金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作者,写了一本了不起的惊世骇作,提出了让水深火热企业重见“光明”的立意……但是,在我为这本好书叫好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一石激起千层浪,自《蓝海战略》名动天下的时候,LG、联想、神舟电脑、神州数码、海信、小天鹅、朗科、樱雪等近千家企业纷纷高举“蓝海”大旗,有的宣布启动蓝海战略,有的甚至表示找到了自己的蓝海? 说到这里,本人忍不住要问,这近千家企业真的都找到了蓝海了吗?难道未来的几年之后,世界500强企业基本是中国企业的天下吗?这不得不引发本人对“蓝海战略”的另眼相看? “蓝海战略”究竟是什么战略? 从《蓝海战略》一书可以看出,所谓蓝海战略,就是企业突破红海的残酷竞争,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打败竞争对手上,而主要放在全力为买方与企业自身创造价值飞跃上,并由此开创新的“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间、彻底甩脱竞争,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打破游戏规则”,一个是“价值创新”,一个是“无人竞争”,但是,本人不禁要问,这种无人竞争,唯我独尊的市场,对于哪些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行业来说,何来“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有市场就有竞争,这是亘古不变的市场竞争原理。难道这个竞争道理要马上修改作废,还是有谁能够真正脱离产业竞争呢? 本人在此并非批斗《蓝海战略》一书,也自认为还没有跟W.钱・金同场论道的高度,但是,在详细分析论证《蓝海战略》的实质之后,本人认为,“蓝海战略”其实是“第一个吃螃蟹战略”!其基本核心点就是谁能够率先发现新的市场空间,谁能够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创造一个彼此都满意的价值链,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应用这一核心点,就不难发现,为什么星巴克(Starbucks)、西南航空公司(Southwest Airlines)、太阳马戏团等会在残酷的红海竞争中,迅速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其实,这样的案例,在中国也数不胜数。比如无锡尚德施正荣,他为什么能成为中国首富呢?是因为他能率先一步抢控产业链,发觉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这一朝阳产业?但是,只要你问施正荣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有没有竞争?我相信他一定会说,有!再比如,放眼中国近几年的富豪排行榜,荣智健、朱孟依、黄光裕、丁磊、陈天桥等中国富豪,他们无一不是第一个吃螃蟹和敢于吃螃蟹的人,才让他们掘得了一个产业的第一桶真金。但是,试问他们所处的行业有没有竞争? 我相信,不用回答,这些“长夜漫漫,仍在思索”的富豪,已经用他们对明天的担心,告诉我们面对竞争是必须的,只是怎样确保自己竞争的长期优越性而已。没有绝对的“无人竞争”市场,只有相对的“无人竞争”市场!只是世上的螃蟹虽然很多,但是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始终只有之一,那就只能看看其他不被人熟知的食物谁先第一个吃到? 企业走入怪圈,“蓝海战略”究竟忽悠了谁? 最近,本人通过统计发现,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很多,想“寻找新鲜食物”的人更多,LG、联想、神舟电脑、神州数码、海信、小天鹅、朗科、樱雪等近千个企业不约而同启动蓝海战略,寻找自己的蓝海,确实让本人百思不得其解。 蓝海战略为什么会同时在如此众多的企业中兴起呢?为什么他们都毫无顾忌地大肆谈蓝海战略呢?以本人身在公关行业,对公关炒作的理解来看,这些企业有借题炒作之嫌?“炒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常用的公关手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话题都可以应用于所有的企业。 相信所有的人都听过“掩耳盗铃”和“皇帝的新装”的故事,这两则故事的寓意,在此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我只想请大家仔细斟酌一下,众多的企业炒作以自己启动蓝海战略,找到了自己的蓝海,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无人竞争”市场。而这种“无人竞争”的市场,是不是有“掩耳盗铃”之嫌,同时也有“皇帝的新装”之感觉。 企业以为通过价值创新,找到了自己的蓝海,就像“掩耳盗铃”一样,别人发现不了我所在地这一块市场,我可以自由自在地享受市场带给我的高额利润,从而放松了竞争意识。这时就有点像皇帝的新装一样,自以为自己穿了一件华贵的“衣服”,找到了别人无法看见的“市场”,可以潇洒的走向人们的眼前。 不要忘了,中国是世界上模仿能力最强的国家,几乎所有的世界名牌都会在中国出现“假货”。对于以制造为主的中国企业来说,现在谈蓝海战略还为时尚早,真正谈蓝海战略的时间还是在你彻底“摆脱”了竞争,进入“相对的无人竞争”之后,再谈蓝海战略也不迟。 “横眉冷对红海”!中国企业应该正确领悟“蓝海战略”的精髓,而不是将其作为公关炒作的“诱饵”,用了忽悠与被忽悠,而最终都不知道忽悠了谁?希望已经用了“诱饵”的企业,能够真正“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不希望几年后,这些自称“找到蓝海”的企业,在无力应付竞争的时候,成为中国企业界的笑柄,那真是天大的“蓝海笑话”。 慎用“蓝海”吧,当产品同质化、技术同质化、就连战略和传播都同质化之时,这真是一种悲哀,中国企业的悲哀,中国公关届的悲哀!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10-87677578,附上MSN:yhqm2005@hotmai.com,电子邮件: taopr@16.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