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理解“蓝海战略”的几点误区 现在“蓝海战略”简直成了营销领域的口头禅,专家在讲、企业在宣传、好像一夜之间都对避免市场竞争有了大彻大悟的心得体会,就像早几年“借力”和“细节决定成败”一样成为众多营销人员的至尊法典,蓝海战略本身是个很好的营销管理经验,但是在工作实践中,是否真正理解了它所体现的内涵,才更为重要。从每个人周围发生的一些案例中都可以看到一些理解上的误区: 一、“蓝海”和“红海”的定义,有的人这样理解,我没涉及过的领域就是蓝海;我的产品进入过去没进入的渠道就是蓝海;我用的营销策略过去没用过就是蓝海;比如:一位营销人士给一个功能性食品作了个营销方案,要把这个产品开发成功能饮料,据他讲,这是基于保健品的竞争太激烈,把它开发成饮料是基于蓝海的思想,开辟新途径,但是这位营销专家想没想过,保健品的红海是避开了,但是产品又进入了快速消费品的纷争,这就反映出了问题,如果“蓝海”“红海”只相对于自身的话,根本就没有突出新意,“你的蓝海”可能早已是“别人的红海”,实际上无非是从一个红海跳到另一个红海; 二、通过“发现和创造新的价值链条”回避市场竞争,这在概念上很容易理解,但是在实际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好的创意、好的产品不可能你一家永远单独做下去,新的竞争必然会出现,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是因为竞争是市场的基本元素,没有竞争也就谈不到市场了,这也是个体经济无法影响宏观经济的根本所在,当然,作为个体谁都希望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所以,在发现新的价值链条的同时,不可忽视时间的因素。没有,也不可能有“长时间的蓝海”只有随动随变,才可能真正遨游于“蓝海”之上。 三、在“红海”向“蓝海”过渡的过程中,是否找到了产品或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及真正内涵,这种变化是不可能凭空生成的,新的领域、新的营销思想都离不开产品或项目的核心优势,“翻开兜儿,看看有几毛钱,再想怎么花”是中国的一句老话,但也同样适用于今天。 四、对于发现的“蓝海”是不是经过了详细的分析,更关键的是产品或项目是不是对应于此“蓝海”。“大奔虽好,当不了坦克”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发生,进了海游不好损失的可是企业的成本,知“蓝海战略”而不知“蓝海工具”的大有人在。 “蓝海战略”本身是一个很好的项目运作经验总结,也从理论上给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以深度的启发,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片面或部分理解该思想,断章取义的去运用,面对的风险、造成的损失可能更大。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hexin66@soh.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