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击终端价格战 在刺刀见红的价格战前,一线业务如何闪腾挪移,将诱发价格战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并有效进行阻击? 案例:价格战,品牌不能承受之痛 为启动市场,A品牌在 “5.1”来临前,将一款原供价2080元产品下拉至1488元向经销商放量供应,并要求各经销商统一以1588零售价进行销售,以形成对市场的震撼冲击力。 各方面规划看似很好,然而当地G零售系统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活动前一天,突然在报纸上打出促销广告,将此款产品打出1488特价。因价格具较大穿透力,加上G系统在当地拥有较高商业地位,“5.1“活动当天G系统即实现销售900多套,而A品牌其他网点一台没卖出。 第二天,C当地另一零售巨头迅速跟进,也在当地报纸输出降价促销信息:力度更大,同样款式的产品仅卖1388,手段更狠,本款产品除特价销售外另追加赠品,G得知后又迅速跟进,最后本款产品价格卖穿到980元地步! 商家打得不亦乐乎,A品牌苦不堪言:零售价比供货价还低不说,销量占80%的网络几乎停止运转!经此一战,A品牌在C市市场地位自此一落千丈! 价格战成因透视 利益分配机制不均衡必然诱发动荡:客户因其市场地位不同,所享受的政策空间各不相同。同样的一亩三分地,有的拿批发政策,有的只能做直营。厂家价格体系看似设计完美,商家却并不买帐。有销量、有份额才有地位,有了地位才有话语权,有话语权才能从厂商博奕中获得更多资源和支持,依然是大部分商家深入骨髓的商业逻辑。如何打破现有规则、谋求最大利益?大打价格战是刺向市场更是刺向厂家的一把尖刀! 商家间恶性竞争造成严重后果:强势终端兴起前的商家竞争,不说是阳春白雪,至少表面也是风平浪静,各自为政,虽有摩擦,但都会心照不宣的遵循共同底线和规则。随着大卖场的跑马圈地,恶性的商业竞争思维已渗入商家运营的方方面面,为抢市场份额冲销量,各家出招无不用其极致,价格战更是屡试不爽的法宝。至于赚不赚钱?赚多赚少?先把对手搞跨拖死再说!本案例中G系统就是一典型,为抢市场份额,经常举起价格战大旗,热闹的是商家,实惠的是顾客,痛苦的却是厂家——不但人为催短产品生命周期,品牌形象在终端也大打折扣。 厂家制度规则落地上的苍白和无力:在实际工作中,鉴于商业地位的不对等,总有不怕死刺头客户挑战厂家耐心,大玩猫捉老鼠之游戏。进退两难间,厂家本应拿的是屠龙刀,落下去的时候却成了挠痒痒的打狗棍!甚至最后不了了之。 在刺刀见红的价格战前,一线业务如何闪腾挪移,将诱发价格战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并有效进行阻击?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