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奢侈品走下“神坛”之辩 拎着BALLY公文包、身着阿玛尼套装出入各种高档俱乐部,掏出万宝龙笔签字,不经意间露出腕间的伯爵镶钻手表,这是在国贸写字楼里上班的孙小姐对当前贵族阶层的业态素描。在嘉里中心地下一层的一家会员美甲店里,你会时常听见某个刚从欧洲度假回来的“有闲阶级”,正抱怨没有买到Burberry的最新款拎包。 现在,孙小姐再也不用到国外旅游“顺便”去购买自己所喜爱的奢侈品了。中国消费者在国外的奢侈品消费已经让这些品牌感觉到了中国本土市场的崛起,他们为了贴近中国消费者,把门店开到中国最繁华的地方。而且,这些奢侈品的价格也有所降低,国际奢侈品不再神秘。 奢侈品这种走下“神坛”的做法,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同时也引来了诸多质疑。 “危险的大众化” 在香港,中环、尖沙咀、铜锣湾等几个著名购物区,十步之内必有名店。走在街上,时时可见手提标有名牌logo购物纸袋的行人匆匆而过,就连星期日拥挤在银行区内放假的菲佣,10个有3个手上也挽着一只10米之外也可认出品牌的手袋,虽然大多是女主人淘汰的旧货,但毕竟也曾经是专卖店橱窗内亮闪闪的招牌款式。 最令人难忘的“名牌遭遇”是在2004年底的东南亚海啸期间,CNN每隔半小时便播放一段提示大家关注海啸新闻报道的片花广告,涛天巨浪和狼藉废墟中,一位无家可归的泰国妇女手臂上,赫然挎着一只最新款的LV帆布手袋,在香港置地广场内,标价26000元港币。 奢侈品,这种“曾经用来区分富有阶层与普罗大众的特殊标志”,如今却开始了“大众普及运动”。或许,对于奢侈品来说的一个悖论是,知道的人越多,买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有问题。当一个宣称只为某阶层制作的产品被大众认知并购买时,它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奢侈品牌。 业内有种说法,60%的日本年轻女性都有一个路易•威登手袋。但位于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路易威登旗舰店说,中国消费者的购买频率与日本人相同。中国是该品牌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第三大客户。 虽然“奢侈”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不齿,但是每个人心目中又对“奢侈生活”充满了憧憬。这种憧憬也就成了奢侈品制订“大众化”营销策略的依据。 奢侈品牌这种“越位”行为在国外也频频上演。有消息说卡地亚(Cartier)戒指的巨型广告牌就出现在迈阿密的高速公路上。 对于这种“危险的大众化”,作家达纳·托马斯尖锐地指出:“他们想要招揽什么顾客?是货车司机还是公路维修者?这种做法使他们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中国:新的奢华风潮》报告中更是这样认为,“除非这些品牌停止试探大众市场,否则它们很有可能重蹈古奇的覆辙。”要知道,古奇Gucci的标志在皮带扣、钥匙环等很多地方频繁出现,古奇的授权商店越来越多,很快这个品牌就到了关门的地步。 中国消费者熟知的皮尔·卡丹也是一个例子。大量大众媒体上的广告、各种各样的宣传、打折降价活动以及产品供应量的激增……它逐渐突破高档市场向大众市场过渡。于是,这个曾经风靡全世界的品牌再也不能成为奢华的代名词。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