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高科的前车之鉴 2005年6月24日,中国手机界发生了一件震天大事:南方高科被查封了!这家具有国资背景的手机企业创立于1999年3月,短时间内即取得巨大的成功。2003年手机销售达到450万台,销售额42亿元,排名中国电子信息100强企业第42名,并一度进入国产手机前四名,是手机行业中突飞猛进的新贵,被称为国产手机当中的一匹“黑马”。 但令人未意想到的是,这家一直被大家高度看好的国产手机标竿企业,却因为一张2250万元的承兑汇票被法院查封,突然走向末路。最新营销研究畅销书《反思——南方高科被查封的真相》的作者赵琪先生形容此为:“2000万与40亿的博弈”,令人扼腕叹息。 南方高科缘何突然盛极而亡?赵琪先生主要从产品研发、营销、财务、用人等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本土手机品牌之间的明争暗斗,本土品牌与洋品牌之间的反复较量。毋庸置疑,赵曾担任南方高科市场部经理的经历,加上其长期对土洋手机企业的观察和思考,使其《反思》一书中关于国内企业“南方高科”式的痼疾、为什么是南方高科、谁是下一个南方高科等系列反思是令人信服的,站得住脚的。这也是本书为何一出版后就受到热烈关注的原因。 然而,反思南方高科危机事件,我们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企业在面对危机时,尤其是面对公众危机时,真的就那么无助吗?就真的只有束手无策的份吗?企业难道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驱逐出局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从南方高科处理危机的情况来看,有很值得吸取教训的地方。 一、对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 南方高科危机正式浮出水面是2005年6月14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了南方高科CDMA遭遇滑铁卢,营销团队换血救市。于是,先期埋藏在媒体中的南方高科问题被迅即放大,该文章立即被广大媒体转载,部分主流网站甚至开辟了专题讨论南方高科出现的问题和现状,南方高科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按理说,这篇文章出现后,应该是一颗重磅炸弹,南方高科应该启动危机公关应对机制,对有关问题作出快速回应,给公众,尤其是经销商、供应商、银行等一个明确交待。但遗憾的是,南方高科管理层对此没有予以高度重视。公司虽然邀请了几家媒体出面辟谣,但南方高科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王宝森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显得怒不可遏,第一句话就是“他们在乱说。”除此之外,基本看不到关于此次危机公关的做法和取得的实质性效果。 然而,正是这种轻描淡写的危机公关方式导致了更大的危机。由于对危机公关和媒体所造成的威力估计不足,由于没有及时与经销商等合作伙伴进行沟通,经过媒体三天(6月14日、15日和16日)集中报道以后,经销商、供应商便陆续开始加大了对南方高科的催款讨债的力度。尤其要命的是被长沙市商业银行瑞昌支行看到后,该行为保险起见,迅速向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了诉讼财产保全。这直接导致了南方高科休克、走向死亡。 6月27日,也就公司被长沙法院查封的第三天,当南方高科总裁陈震率领4位副总裁在广州花园酒店第一次正面面对媒体之时,事件发展的局势,已非南方高科所能控制。在媒体排山倒海的报道面前,在巨额的债务面前,南方高科已经放弃了自救的机会。 在这前后不到一个月连续出现的两次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出南方高科是被动和无奈的。在这中间,既有南方高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真实情况,更多地应该说是面对危机时的怠慢和不重视,才使南方高科最终走上了穷途末路。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