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位不是“定海神针” 在这个定位时代,定位已渗透到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诸如市场定位、消费者定位、产品定位、广告定位、品牌定位,似乎整个营销就是一系列的定位运动,以致物极必反。如今定位已成为国内营销中被滥用、误用和误解最多的术语之一,俨然进入一个定位“大跃进”的时代,想必诸位早已被那些层出不穷的品牌定位理论弄得晕头转向了! 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进而引出以下问题:有关定位原有的理论依据现在还适用吗?定位有没有其他的负面影响呢?这是品牌管理者必须研究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其实,位是定不住的 定位理论始于1970年的美国,它是在人类思维的刺激与反映模式上建立起来的。在当时,很多心理模型都把人脑比作计算机的构成部件,即路径驱动系统。这个系统在大脑中会腾出一定的通道和空间用于储存概念和想法,并以菜单和指令作为其行动的指南。 因此,最初的定位理论依据认为:人的大脑会为每样东西预留一定的通道和空间,而且会持续保留不会自动“消除”。以此类推,它也会为产品和品牌长期乃至永远预留一个空间。于是,定位理论得以大行其道,它也确实让品牌所有者尝到了甜头,尽管这些甜头大都是以增大广告或市场投入为代价的,但其真相最终被定位成功的光环所掩盖了。 然而,时过境迁,当时作为定位依据的理论或模式如今已成历史,即便有的虽然尚未完全过时,但也都显现出某些先天不足来:定位也许可以让品牌找到一个位置,却很难实现品牌的跳跃性发展;定位也许可以让品牌在细分市场中暂时找到一个理想的“栖身之地”,但市场的过度细分又会约束品牌的市场规模和发展速度……定位理论的不足与“水土不服”在中国品牌运营实践中日益凸显,尽管后来有不少大师级的人物企图用“再定位”理论予以矫正,其结果是:越定位越移位、再定位再移位。 定位策略并非“定海神针”,尤其是在当今这个超级竞争的时代,由于品牌“位资源”的希缺,打乱了品牌定位的游戏规则,虚“位”以待的时机已不复存在,抢位、挤位、插位、篡位之风倒是愈演愈烈。实际上,品牌界一些思想敏锐的学者早已觉察到这种变化,或许因为惯性的缘故吧,至今仍然不见有能够取而代之的理论或模式问世,长期困扰中国品牌界的定位难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但是,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的大脑是由相互有松散关系的概念、想法、经验等构成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没有任何“空档”需要填充,也没有任何“缝隙”可以供产品、品牌之类的东西立足、栖身。而且,更糟糕的是,它居然没有为产品和品牌“预留任何位置”!否则,Dell怎能挤掉IBM?Samsung怎能全面超越Sony?惠普和东芝怎能成为最大的小型电脑销售商?华龙怎能取得盖过康师傅而成为仅次于统一的方便面市场份额?奥克斯怎能在国内基本饱和的空调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蒙牛又怎能在短短5年时间里将其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其成立之时的第1116位上升至第2位? 对消费者来讲,“你卖你能卖的,我买我想买的”,至于如何定位与他们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从这一点来讲,品牌之位是定不住的,这是因为设定在消费者脑海中的这个“位”原本就处在一种调整和被调整的状态,以适应这个始终变化着的世界,而且,定位也保住不了品牌的地位,即使再定位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品牌地位及其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更好的品牌及其定位还没有诞生或者还没有找到而已!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