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板决策经营的十大误区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引入市场经济不到三十年,老板这个阶层进入社会生活也只有二十多年,作为现代企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我们只能说仅仅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才有意识地、自觉地学习和成长,但毕竟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老板阶层相比,还属于刚刚形成阶段,仍欠缺历练和成长,在经营和决策过程中有许多不自觉的误区。 这些误区总结明细,有十个比较明显,规避这些误区,企业才能成长地更快,更健康。 一、只跟不超 许多企业老板创业时是通过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然后跟进模仿进入某行业的,但在进一步的经营发展中没有养成创新的基因,一味学习跟着别人。一个行业在成长过程中这种跟进战术还是可以有效的,但随着行业的成熟竞争日趋激烈,一味地跟进没有自己的特点,不思超越不思进取,不思创新形不成自己企业独有的差异优势,这样最终会惨遭淘汰结局。 二、只通不专 对本行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等只求粗略知晓不求精通和专业。记得有一个县的领导曾邀请我去为该县的企业主介绍怎样获得竞争力,我问县领导贵县主要工业是什么?答刹车片,我就以刹车片为例讲解竞争力。我说我们不需要追求所谓玄妙的理论,也不见得需要多么高级的人才,我们只要在本行业比大多数同行快一拍。比如同行的刹车片使用寿命是一千个小时,而我们只需要对材料、工艺、配方和设备等方面进行持续不断地改进,精益求精地提高,使其寿命延长一百个小时,或同样寿命使成本降低10%,就可以在竞争中胜出。而国内许多老板不愿多花力气,也没有信心持久的改善。 三、只重卖货不重留名 这涉及到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层面的问题,有很多企业在弱小求生存时,只关注于利润和销售额,当其迅速发展一旦形成一定的规模再向外进行扩张时,才发现所在的行业已经设立了许多不可逾越的品牌壁垒。再进行品牌建设,投入非常巨大。进入二十一世纪,正雄心勃勃进军欧洲市场的海信集团突然发现其商标被西门子公司抢注,对海信进军欧洲市场造成极大的阻碍。品牌意识的落后导致我国企业品牌自主权的缺乏,而缺乏强势的品牌自主权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发言权,这样“有品无牌”的最终结果使中国更多的企业充当了外国品牌“打工仔”的角色。 四、只懂用人不懂育人 诸多老板认为企业的人才是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人才是招来的,这是中了《三国演义》和“水煮三国”的毒。既然中国没有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那么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现成的适合市场经济环境的所谓的“人才”,培养训练人才是企业的重要功能之一。从一开始创业起,老板就应该通过学习和努力把自己培养锻炼成为一个合格的培训师,不仅自己提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同时把企业办成一个大学校,培养人才建设团队。如果一味地依赖从社会招聘,不但企业团队的凝聚力和忠诚度出大问题,而且根本不可能招到企业所需的适用人才。 五、只重武不重文 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许多老板只知道打开市场卖货,买机器加工,进原料,等人手不够时急忙招人……至于可以让企业健康稳定长久生存发展的文化层面的提炼和建设则考虑得不够。企业的信仰是什么?企业有什么愿景?企业的价值观是什么?用什么来持续不断地鼓舞、统一员工的思想?企业为什么人?怎样做?做什么?企业怎样处理和社会、和客户的关系?应建设怎样的一支队伍?企业未来的方向如何……这一系列文化层面的建设,是企业可持续的保证,都得需要认真考虑和设计。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