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霸王”之误 说来也怪,中国仿佛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一夜之间强大了起来,变得气吞山河,不可一势。因此,称王称霸的名字,比比皆是。在家电市场上,一番音王、画霸之后,留给人们印象深刻的,又有几何?如果真的因为称王称霸,有了这份雄心,自己的产品随之上一个档次,那也是好事。坏就坏在这些产品并非首屈一指,有些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如抗癌大王之类的。杭州一些商店并没有因改为“帝王将相”的店名,真的门庭若市。相反却如森严的皇宫,门庭冷落,人们只能望而却步。在命名上,我们至少走入了以下三个误区: A、匪气十足。 我曾看到这样一个景观:有一顾客在“裤霸”商店里买了一条裤子,走出不到10米远的地方,有一家商店挂着同样品牌的裤子,价格却便宜一半。顾客返回来要求退还这条裤子。忽然,门口呼啦窜出一彪形大汉,把顾客扔出老远。那位瘦小的顾客只好忍气吞声地走了,但是随着他走的绝不仅仅只有我一个人。这家名曰“裤霸”的商店,实为真正的“裤霸”了。一些商品一旦叫上 “×霸”“×王”之后,如同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霸主”,耀武扬威,自我感觉良好,根本不把消费者放在眼里。殊不知,在商品丰富的时代,人们不会屈服于“暴力”的,选择的自由性使消费者远离“暴力”,从而让“霸王”成为孤家寡人。 B、雷同化。 其实,命名是相当讲究科学的。 “可口可乐”之所以叫做 “可口可乐”,而不叫什么“魔水”,就在于它不但避免雷同,而且还渴望认同。雷同带来的后果十分惨痛,大家知道,兰州有一本杂志叫《读者文摘》,它忍痛改名的主要原因,即雷同于美国的《读者文摘》,在与国际接轨的今天,雷同也意味着侵权,因此,只得改成《读者》。事实上,中国人喜欢一窝蜂,把名字这个区别于他人的符号看得很淡。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妙龄女子站在一公寓下面甜甜地叫了一声 “国庆”,从七八个窗口伸出七八个 “国庆”头,弄得女子尴尬万分,于是,便和热恋的“国庆”拜拜了。失恋的“国庆”可以再找媳妇,但是,产品的命名雷同,就不这样简单了,它有时会使一个企业破产。因此,在“霸”“王”这些至尊的汉字上,企图获得巨大效应的人,不妨读读臧克家的诗,“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的人,有时比石头烂得还快”。从以“霸”“王”命名的雷同上,也可以看出国人思维的单一性,以及赶潮流的心态。当人们都用“天使”“天仙”去命名“美容院”的时候,你用“灰姑娘”的店名,反而更有韵味,反而使自己拥有更多的顾客。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拥有特色的名字,无形中就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假如把“金利来”改成“鞋王”,“万宝路”改成“烟霸”,是否会有今天的效果?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c、不利于更上一层楼。 众所周知,有一部外国电影叫《王中王》,我们的一些以“霸”以“王”命名的企业开始后悔了,过去是“王”是“霸”,现在发展了,还能叫“王”和“霸”吗?!为了显示自己已突飞猛进,一些企业又把名字改成“王中王”、“霸中霸”了。有时我想,假如我们再发展了怎么办呢,总不能再在前后加上什么“王”和“霸”吧?从某种角度来看,称王称霸的企业,假如拥有的是这份雄心勃勃,而不是单纯在名字上耍花招,或许会好一些,否则,这将不利于企业更上一层楼。严格地来说,商业是无王可称无霸可言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无止境的。项羽可算一个真正的“霸王”了,可他的结局同样令人深思。我们谦虚一点是否好些呢?“中国”不就是因为这种膨胀的“中心”意识,才使别人趁虚而入吗?我们今天的所谓“霸”“王”,是否也会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后,落得如此下场呢?耐人寻味的是,当北京许多饭店向“星级”挺进的时候,一个名字土得掉渣的“老插酒家”却一夜之间闻名京城,生意火爆。这表明:大而无当,小却有用。 命名有两个特点:首先是与众不同,其次是吉利、气派。若为吉利、气派,不惜雷同,不但违反《商标法》,而且也得不偿失。当你读完此文后,你还会让名字沾上匪气吗?你还会让名字淹没在一茫汪洋之中吗?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