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达:涅槃路上的行者 容纳近两百名记者的大厅突然熄灭了所有的灯火,黑暗中,一个声音透过麦克风高昂地响起:“这是黎明前的黑暗……”2005年5月,来华出席《财富》全球论坛的柯达新任董事会主席兼CEO的安东尼奥•佩雷斯以这样的开场白出现在北京记者见面会上。安东尼奥在“黑暗”中亮相,正好象征其受命于危难之中的事实。 时间回溯到2003年9月,危机四伏的“传统影像巨人”柯达无奈中向外界宣布,决定从传统的胶卷业务向数码领域转移,并且不再向传统的胶卷业务进行任何重大的长期投资。 拥有120多年历史的传统影像巨人柯达,此时正面临其“涅槃”的痛苦期:胶卷等传统业务急速下滑,数字业务则还未强大到撑起这个庞大帝国的地步,刚刚公布的200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柯达亏损1.42亿美元……在这种水深火热的现状下,以强人著称的安东尼奥能力挽狂澜吗? 昨日辉煌 柯达公司创办于1884年,一百多年来,柯达品牌背后所代表的是先进的光学影像技术和拍照的快乐,几乎成了胶卷和照片的代名词。在传统影像行业里,柯达占有全球60%的市场,是无可置疑的霸主。即使富士这样的强劲对手使用各种手段屡屡发起攻击,也被柯达一一击退。 柯达公司的历史是世界影像行业发展的缩影。1885年,柯达生产出世界上第一个民用胶卷。1888年,制造了全球第一部民用相机。同年,柯达打出了第一个广告,画面上一只手举着一架柯达相机,旁边是创始人伊士曼写的自信而自豪的承诺:“你压下按纽,其余由我负责。”柯达上市后,一举获得成功。1964年,柯达经过10年的研究,推出了一种"立即自动"相机,这种相机机型更加简单轻便,易于携带;操作简便,无需测距对光,就能获得清晰的照片:底片装卸便利安全。这种"傻瓜式"的相机上市之初就销掉了750万架,一举创下了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记录。在影像行业里,可以说大部分的创新都与柯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辉煌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也成就了柯达庞大的影像帝国。 而在中国,柯达则凭借高超的公关策略和营销手段,后发制人,从富士手里夺取了王者的宝座。1998年以前,中国感光市场是富士的天下,而柯达与柯尼卡、爱克发等外资品牌一样,不得不长期屈居富士的阴影之下。1998年,柯达与中国政府达成一揽子协议,柯达宣布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以生产、制造及销售感光产品和冲印化学药品,完成了对几乎整个中国感光行业的合作。同时还有一个“排他性”的约定:中国在3年内不得与其他同类外资公司签订合作生产协议。98协议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柯达很快超越富士,占有了中国传统影像业60%的市场。1996年时,中国还只是柯达全球产品及服务的第17大市场,但2000年已经成为其除美国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盛极而衰 柯达陶醉于传统影像业的辉煌,当拍照市场由“胶卷时代”进入“数码时代”时,它仍犹豫再三,裹足不前,结果错失了先机。在数码技术摧枯拉朽的冲击洪流下,柯达一百多年辛苦建立的传统影像帝国的台基迅速崩塌。 说起来,柯达还是数码影像技术的开创者。早在1976年,柯达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并将其用于航天领域;至今柯达拥有多达一千余项的数码成像专利技术,为同行业之最。1998年,柯达开始生产民用数码相机,但只是把它作为热身运动,缺乏长远而明晰的战略——对传统影像业务的倚重,使得柯达领导人错估了数码影像市场的发展速度。1999年,美国市场传统胶卷的销售增长速度仍高达14%。2000年初,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新相机中,数码相机还仅占1/20。2000年底,胶卷需求开始停滞。柯达的判断出现错误,它以为这种状况是整体经济衰退造成的,而没有想到是数码技术的“创造性破坏”。直到2002年底,柯达才意识到,在数码影像技术的冲击下,传统胶卷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2003年第一季度,柯达胶片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额同比降低了24%,在全世界市场上则降低了9%。 随着数码影像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需求迅速从“胶卷”转向“数码”,而柯达所能提供给消费者的利益日渐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000年,柯达的数码产品只卖到30亿美元,仅占其总收入的22%;即便到了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也只有25%左右,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 柯达的这一尴尬同样出现中国市场上。虽然98协议缚住了富士在传统影像业的手脚,让柯达得以大步前进,但不甘心的日本人找到“数码”这一突破口,给了柯达迎头一击。事实上,富士的反攻序曲早在1999年就奏响了。2000年初,富士自行研制的“魔术手”数码冲印设备成功登陆中国数码冲印市场。到2002年9月,富士声称,已经有300余台“魔术手”设备引入中国大陆,为配合数码相机的快速成长,以后更要以每年投资1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在3年内建成1000家拥有该设备的富士数码冲印店,以迅速抢占新兴市场的制高点。富士在中国数码市场上可谓出足了风头,然而最先提出数码概念的柯达似乎成了落伍者。直到2001年3月,柯达才在上海推出了自己的数码冲印服务。而在数码相机这一块,作为发明者的柯达也远远落在索尼、奥林巴斯、佳能等日系企业之后。 截至2002年底,两千三百万的美国家庭拥有了数码相机,比上一年增加了57%。当时据美国胶片市场国际协会预测,2003年将是美国有史以来数码相机销量超过传统胶片相机的第一年,数码相机销量将达到1570万台,而传统相机销量为1060万台。数字化的潮流看来已无法逆转了。 在这种情势下,柯达公司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面对着传统影像市场的不断萎缩,数字影像市场的节节失利以及股票价格的不断走低,业务重心的调整成了事关柯达存亡的首要任务。柯达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来选择相应的政策和方案:包括找许多战略投资公司、大银行进行评估;向股东支付股息还是支付现金,如何保证充足的现金。2003年9月,柯达开始了公司“历史上最大的转折”——从传统影像转向数码影像。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