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液晶电视上演台湾屏“诚信门” 韩系厂商螳螂捕蝉抽刀国内厂商 一场由台湾屏引发的液晶电视“诚信门”事件,在舆论的讨伐下,揪住夏普死不道歉的强硬态度不放,这场道义与法律的论战将是一场持久战。但是在这场论战背后,台湾屏更应该引发人们思考的是,谁是始作俑者?是什么问题引发的对台湾屏的不信任?在这场台湾平事件背后,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从这场台湾屏事件发展的态势来看,在液晶电视厂商的诚信问题层面,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已经为消费者指出了明确的解决办法,诉诸法律,虽然那样需要耗费时日,但通过法律的途径消费者可以讨回一个公正的说法。 但是在这场台湾屏事件引发的舆论谴责背后,更应该上升到产业层面探寻其真相。在这场台湾屏背后,更应该看到,这个问题已经远不止是台湾屏的质量问题,而是液晶阵营日、韩系厂商与台湾厂商的市场之争。把问题上升到这个层面,背后的黑手韩系品牌借助台湾屏这把刀真正的指向是国内液晶电视厂商阵容。 台湾屏的价格刺伤了韩系品牌 让我们先来看看液晶电视销量的相关市场数据,国内品牌占市场逾七成的份额,有这个成绩,台湾屏应该说功不可没。以目前液晶屏的供应来说,已经是全球供应,全球的主要液晶屏由日、韩系和我国的台湾厂商构成三大供应体系,由此构成的液晶屏供应链的三大板块,而在这三大板块中,我国台湾厂商的规模制造优势使液晶屏的价格快速下降。从而在市场上形成高性价比的供应优势。而台湾屏的最大买家是国内的液晶电视制造商。 据DisplaySearch公布的前三季度全球液晶面板出货量统计显示,在7740万片的总量中,台湾占了49%的份额,韩国两大厂商三星、LPL为39%,余下为日本厂商所有。在这种市场份额结构中,韩国厂商的份额主要在40英寸以上的市场,以三星为例,其在40英寸液晶面板市场占80%的份额,而另一个韩国厂商LPL在40英寸以上的市场可以说是目前建树不大。在需求量最大的40英寸以下的液晶面板市场,台湾厂商成为主力,虽然早在今年初开始,日韩希厂商开始采用台湾面板,但在台湾面板厂商的主力采购商中,大部分为国内的液晶电视制造上,国内液晶电视制造商借助台湾屏的价格优势,加上国内厂商一贯擅长的价格策略,使得其在国内市场一路攻城掠地,将日韩系品牌挤出主流市场。 在30英寸以下的液晶面板市场,基本上是台湾面板占据市场主导。虽然液晶面板已经开始向电视应用转换,但在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市场目前依然是显示器应用,并且显示器也开始转向大屏幕化,在这种背景下,韩系和台湾厂商之间的竞争形成白热化,台湾拥有规模形成的价格优势,对韩系厂商在未来的市场构成巨大的威胁,特别是随着台湾厂商将液晶面板后端组装制造生产线向内地转移,更增加了其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如此一来,韩国厂商一方面要加大在液晶面板上的投资,另一方面要加快回收投资,使其投资效益最大化,一贯善于后发制人的韩国厂商,这次在液晶面板市场的竞争中如何从台湾厂商手中抢回市场的控制权,成为一场事关液晶投资战略的生死门,单纯的依靠技术、产品、品牌领先的优势显然在短期内难以奏效。而最有效的策略就是釜底抽薪,借刀杀人。 假手台湾屏的质量? 在这场由台湾屏引发的舆论大战中,尽管已经有业内专家出面对台湾屏的质量做了解读,为台湾屏的使用寿命正身,但问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因台湾屏质量,到使用寿命,再到使用台湾屏厂商在市场上引发的“诚信门”事件,一场由对整个未来产业链和市场最终控制权的争夺,绝不是几个专家出面简单的对台湾屏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做一个简单解读就能解决的。 事情还要追朔到今年初,日韩系品牌开始采购使用台湾屏说起,三星、索尼、夏普等品牌今年初已采购台湾屏在市场上发起了一轮媒体公关,在这轮舆论攻势上,一致的看法是采用台湾屏将大大降低日韩系厂商的整体成本,增强同国内厂商在液晶电视市场的竞争力。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液晶电视价格在市场上的大幅度下降,加上此前4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刚刚绽开进入市场,还未形成主流势能,。而在40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市场,无论是面板的供应,还是整机产品上,韩系品牌已经处于绝对掌控优势。 而在32英寸以下的面板市场,韩系厂商无论是在产能上,还是价格上,与台湾厂商相比,都处于一种相对的劣势之下,而在这个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需求,延伸到IT和TV两个产业链,韩系厂商要想与台湾厂商争夺市场,人们最关注的就是质量。以质量作为抽刀断水的手段,台湾面板厂商只能是“牙掉了咽肚子里”。毕竟在产品普及的过程中,消费者不是万能的上帝——全懂。 从另一方面来说,台湾面板厂商,在液晶上以代工起家,处于产业链的加工环节,本身缺少品牌作为支撑。而韩系厂商借住其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和市场通过这些年的经营,已经建立起比较好的品牌效应,特别是三星,经过1998年至2002年的卧薪尝胆,在中国市场的再次崛起,此次借助台湾屏在液晶电视的诚信门,演出一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法,可以说,一旦此举成功,台湾面板厂商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大伤元气。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